坊間討論陳水扁當選對台灣以至中國大陸政治生態的影響,天天見諸報章的評論版,但鮮有人從神學及信仰角度看這個課題,以下只是就這方面提些拋磚引玉的淺見。
透過傳媒報道,得知選舉前夕的國語教會(代表外省籍人士教會)沒有鼓吹信徒投誰一票,保持其一貫政治取向的中立或低調作風;相反,選舉後蒙阿扁謝票的台語教會(代表本省籍本土人士)則支持陳水扁,凸顯其一向政治取向有明確立場的路線。台灣本土神學料將隨着民進黨在政權上的得勢,而對政治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這將會是有台灣特色的政教關係的模式,與港澳特區在基本法界定下的政教關係模式可能是大有不同。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這或許是有礙統一,但從華人神學的活力來看,這未嘗不是一件正面的事,畢竟華人教會在討論政教問題時,一向將西方的政教關係的理論,讀進我們的處境中,往往要我們背負着不是我們的歷史包袱來爭辯,真是既費氣又費力。如今,台灣教會有機會進一步「打造」(doing )自己的出頭天神學,將可以與日本、南韓、菲律賓等亞洲的本土神學並駕齊驅,而不讓西方神學獨大尊美。
另一方面,在傳媒報道及評論中李登輝被一面倒打貶為國共罪人,對基督徒而言並非好事;因為李氏常高談自身的基督徒身分,闊論自己的信仰大志,如今傳媒對他不留情地「反造勢」,會很易影響基督徒的社會形像,尤其是令到信奉中國傳統宗教的大多數台灣人,今後可能會對基督教的公眾人物懷有認受危機,實在形勢不妙。當輿論都描繪李氏為驕傲自大的同時,基督徒尤當小心:不要論斷別人,反要警惕自己。或許以下先賢的勸勉值得我們深思自勉。
所羅門的智慧之言-「驕傲來,羞恥也來;謙遜卻有智慧」(箴十一12);「驕傲在敗壞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十六18)。孔子的仁者之見-「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篇)。但願香港的基督徒公眾人物不會是一些反見證。
徐濟時(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研究及培訓主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