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先知,常常是孤單的。
作者斯斯期望教會長執牧者們能知道這些基督徒代表所面對的壓力、指摘、批評,或許有可能的話,能與他們在同一戰線上。就是有長執教牧願意支持,我也相信會這樣做的人也不會很多。不是長執教牧不願意支持,而是在社會問題上,意見實在分歧。
在本報一九九九期的「交流點」,江大惠先生已指出「反對賭波合法化」的困難。基督徒反對賭博,但是不少教會機構實多得賽馬會的資助發展社會服務。賭已成為社會風氣,賭波合法化後,投注額便不會落入非法集團手上。反之,賭款會流回賽馬會,並可用作公益事業。那有何不好呢?
有基督徒認為同性戀有違上帝創造人的原意,但是也有基督徒對同性戀者採體諒和接納的態度。有基督徒反對娼妓合法化,但也有基督徒對娼妓採同情的態度。
年多前,特區政府曾要求人大釋法,阻止大批港人在內地子女來港。當時有教會團體反對,但也有不少基督徒為了不讓這麼多人湧來,分薄了社會的資源,認為人大釋法是合宜的。
筆者曾與一些基督徒討論有關法輪功的問題。基督徒團體多認為政府不應立法取締法輪功,但也有基督徒認為法輪功實在有點兒邪派,有基督徒甚至說:「法輪功自認為是一種健身的練習,政府不容許,為甚麼不用另一種方式來健身?」
每個社會問題,基督徒都有不同的觀點,這是正常的現象。只是在教會中,很少對這些社會問題作詳細的討論,甚至是辯論。結果是贊成者和反對者各做各認為合宜的事。
筆者不認為在討論後必有共同的答案,但總比沒有作深入的探討和反思好得多。就是不同意某些人的觀點,但在交換意見後也可以對不同意見者多一點明白,對在社會前線的基督徒也多一點支持。或許教會也當多舉辦「鏗鏘會」,讓不同聲音在教會中響亮起來。
當然先知的聲音不應只在教會中,在前線的基督徒的聲音仍要繼續響亮。燭光可能微弱,但在黑暗中仍可發出光輝。
袁天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