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有一個「因功生效」ex opere operato 的說法,即上帝恩典的功效取決於聖禮禮儀的正確施行,與主禮人和會眾的操守品德無關。如果將這個觀念引伸到講道者與會眾的範圍,即上帝的道理和訊息本身有效,即使由一位操守品格有疑問的牧者講出,也不影響講章訊息的真確和能力;即使會眾罪大惡極,仍可由講章受益。
所以,即使牧者言不由衷,說一套做一套,講了一篇沒有靈魂的講章,仍然可以感動人、令人得益。
我有限度的同意這個看法,我講過一些自認水準以下的講章,但竟然有會眾對我反應說很有得著、很受感動。幸而我並沒有全信他們的客套話,以致日後毫不準備,以講低水準的講章為榮。反而每次我都會覺得慚愧,提醒自己下次要好好準備。
講章是需要準備的,不是每個講者都是有演說恩賜的天才,後天的訓練可以提高講者的水平。一位研究靈恩運動的學者告訴我,美國靈恩派的講員很早便揀蟀,加以培訓。十一、二歲已經有機會上講台,有天份的十六、七歲已露頭角,難怪他們優秀的講員人才輩出。
講壇與演戲的舞台有共通點,優秀的講員和優秀的演員一樣,可以憑自己的魅力、精湛的表演技巧,投入角色,化腐朽為神奇,令觀眾信服。但會眾不是單在講壇認識牧者,在日常交往、會議、輔導工作中會眾可以更全面的認識牧者,以致成為牧者講章的參照。有說服力的牧者,他們的信服力不單建基於講壇的表演、講章的內容,而是日常與會眾相處的時候。有威望的牧者,他的為人比他講章的內容更具實力。
至於沒有靈魂的講道,別太快否定,說不定也為上帝所使用!
江大惠(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講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