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仰的前輩蘇恩佩姊妹曾經吶喊道:「起來吧,讓我們去!到乾渴的人群中,掏一勺清洌的泉水,滋潤他們枯萎的心田。」
昔日以西結先知目睹以色列民顛沛流離,身心無處依歸,他看到一個異象,耶和華上帝要親自牧養流離失所的民眾:「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他們尋見。......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結三十四11,16)
復活的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查考曾經軟弱跌倒的門徒彼得對主的愛心,連續三次的授命他:你牧養我的羊。
如果問香港教會在這歷史時刻對香港社會的核心使命,我們會堅定而戰兢的說:好好的牧養群羊!失喪的要尋找,被逐的要領回,受傷的要溫柔纏裹,有病的要悉心醫治。這是耶穌基督給香港教會的召命。
一九九七年底的金融風暴席卷亞洲,加上香港的經濟泡沫爆破,幾年下來香港人生活在沈鬱的社會低氣壓之下。經濟低迷、通貨收縮、失業率高、百業蕭條、社會轉型、企業減肥,均構成巨大的社會衝擊,尤其是對適應能力稍遜的一群,可謂雪上加霜,苦不堪言。如何生活?如何好好的活下去?如可熬得過漫漫長夜?黎明的曙光何時再現?這都是香港大多數市民心底的疑問和困惑。
報載二○○○年一年之內,本港就有九百多人自殺身亡。以前燒炭是為燒烤野餐或取暖,是快快樂樂的一回事;現在已變成厭世輕生的方法。可以想像,戶主買了一堆炭回家,與家人、幼兒同歸於盡,是何等悲涼的事情。若他不是自覺走投無路,誰會如此狠心決絕做出這慘絕人寰的行為?
厭世輕生之風,現在已不僅是低下階層賭債高築,被「大耳窿」窮追猛打而做出的傻事。中產階級、專業人士、原本屬於「不知愁滋味」的少年一族,也因著種種有形無形的因素,愈來愈多走上自殺之途。這一方面反映出社會經濟的衝擊已波及中產者,動搖其原本安定無憂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道出人心的虛怯,意志的薄弱和盼望的失落。教會中原本就有一大群中產者,對坐在台下默然的臉孔我們了解又有幾多?
至於青少年吸食軟性毒品,通宵達旦流連狂野派對,或寧願在街上、在便利店流連而不願回家,也是另一重意義的「輕生」~對理想無嚮往,對生命無執著,對前途無願景,教會內的青少年工作日趨式微,教會辦學亦不容易為學子創造新風氣,也值得我們三思。
未來幾年,社會轉型仍將繼續,職業結構的轉變方興未艾;美、日等國家的經濟前景仍不明朗;加上中國入世帶來的衝擊,香港社會的艱難歲月還將持續一段頗長時間。七百萬頭顛沛流離的小羊,如何堅持支撐下去,實需要信仰的承載和福音的安慰。
香港教會必須站出來,與民共度時艱,分擔其困苦,撫慰其傷痕,激勵其心志,提升其視野。教會的講壇必須有更新而有力量的信息;教會的崇拜必須能感染人心、洗滌疲累;教會的牧養必須深入家庭,直指人心底的渴求和需要,從而帶來自主力量(empowerment);教會的服務和生活支援必須清晰具體,讓有困難的暫得歇息。
「你牧養我的羊!」讓我們切實回應主耶穌的呼召,重塑教會的牧養範疇和內容。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