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園、筲箕灣、石硤尾、鰂魚涌先後發生自殺事件,造成兩死兩傷......」近年,香港幾乎每日都有一兩宗自殺案,刊登在報章上。普遍的自殺個案,都是為感情受創,欠債又或者失業。而且自殺者卻逐漸年輕化,甚至是中、小學生,大多數是因為學業成績不理想,與家人生活不融洽,社會關係又繁雜,增加了精神壓力而自殺。對於各界傳媒來說,這些是他們習以為常的報道。讀者可能會輕嘆:「為甚麼這些人那麼容易就自尋短見?」
究竟是甚麼原因令他們走上絕路呢?自殺又是否能解決問題呢?
死,是肯定不能解決問題的。可能有人覺得無所謂,但我的答案是NO。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有問題解決不到而自殺,甚至覺得世界已沒有希望。但他們有沒有想過自己死後,問題仍然存在。他們不但逃避現實,還辜負了父母的養育,使活著的親人更傷心。只要世界還有一點曙光,我們就要安守本分地生活,我們生存在世界上,都有自己應該做的事,我們理應做到最好,失敗是一定有的,但我們不應放棄,否則只會拖累別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愚蠢行為。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人定會死,但不是自殺死,而是為人服務後,才安祥地離開世界。
謝穎斯(漢華中學)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