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星期前的一篇文章,提過需要注意澳門發出新賭牌,及政府借口財政儲備七年後用光,可能重提賭波合法化,想不到在預算案中,梁錦松果真再「舊事重提」。
我的理解是,政府由開始便已經「傾心」於賭波合法化,借賭波活動納入正規,每年從數以百十億元計的賭額,抽取可觀的稅收。因為當初政府提出的諮詢文件,內容的規劃與遣詞用字,都是儼如一份「賭波合法化的好處」諮詢文件,而將賭波的害處,簡單地以足夠社會教育來解決。
到這一階段,我相信政府主要做兩件事,第一是借說再參詳社會意見,令到不少在公共財政赤字的驚嚇下的市民,轉而紛紛贊成賭波合法化,對於一般市民來說,「賭波合法化」會比「政府無錢要加稅」來得容易接受,在得到市民支持下,政府重提此事便振振有詞。
第二點是最重要的政治問題,視乎「賭波合法化」能否得到立法會支持,因為此前立法會內的民主黨及民建聯,明言不會支持,兩大黨再加上一些民主派人士,逾半票數反對之下,政府明知法案過不了,也不敢隨便提交。
民建聯最近再討論過一次立場,仍然是反對,其中據說來自教育界的成員楊耀宗(教聯會領導人)極力反對,令到大家也不得不尊重他的意見,果真如此,則要感謝神。
未來數個月會是關鍵時候,政海翻騰,政府能否成功游說議員轉而支持,或以各種政治交換,或偷換概念,或避重就輕,來得到逾半議員支持,倘若政府盤算過後有把握法案可通過,差不多肯定政府必會用一百個理由再包裝之後推出賭波合法化。
梁錦松自己也說,控制財赤,主要在於「節流」,因此,大家請別在「財赤加稅」這些迷霧之下,便棄械投降。
最後,想說一句中國成語「飲鴆止渴」來提醒上位者,筆者在新聞工作十多年來的體驗,在香港這個「嗜賭」、「愛錢」、「功利」的環境,賭波合法化,對社會的傷害,實在是無可估量。
李偉亮(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