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教導我們,都當以耶穌榜樣來省察自己,卻不以自性為處事榜樣,因為我們的自性並非絕對純全的。
以耶穌基督作榜樣來自我省察,是富有極崇高的積極性,我們試想想:
耶穌聖潔,我們豈能污濁,耶穌寬大,我們豈能小器;耶穌勤勞,我們豈能疏懶;耶穌赦免,我們豈能恨仇;耶穌犧牲、我們豈能自私;耶穌兼善天下,我們豈能獨善其身。......
在耶穌基督聖潔良善而仁愛純全的品格之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成了罪,但人離開了上帝便不能知罪,即使知亦不能完全清楚,不能會有積極的作為。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有說:「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去作。」罪的代價是懲罰,是痛苦;是毀滅;是死亡。但上帝愛世人,祂「只願萬人得救,卻不願有一人沈淪。」祂不願人類受懲罰,卻願人類得赦免;祂願人類被拯救,不願人類被毀滅;祂不願人類入沈淪,卻願人類得永生。
這是人類的希望,也同是人類的唯一的曙光。
能滿足人心的救主就站在每一個人的心外叩門,如果你肯開門去接待祂、祂必然會幫助你,改變你,造就你。祂會把新生命賜給你,要你成就為一個新造的人。
記者或專欄作家看似無上權威,雖有「無冕皇帝」之稱,當然要有敏銳的觸覺,清晰的洞悉力,但最重要有公義心,正義感,褒揚分析必須正確,絕不能誤導讀者,更不可為了個人利益而失去自己的良心。牧師講道、信徒閒談都應口出善言,不能被撒但所利用。
中國人的傳統生活非常重視自我反省,孔子教導我們每日要「三省吾身」,就是「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達乎?」我們去看守別人,必先要反省自己。
植柏燊(聖公會諸聖堂堂議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