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五年後,香港將進入問責制官員年代,「問責制」這個名詞在一般中外政治體制,並不常用,因為在其他地方,這套制度喚作「部長制」。
政界說,董建華在上任首五年,手下的司局級官員,絕大部分照單全收前朝的遺臣,在施政理念上每每不咬弦,令管治不暢順,百姓受苦。
施政能否令百姓受惠,第一是要方針政策得宜,這個作為最終決策者,責無旁貸,另一樣是令出必行,決策後能否執行,抑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七折八扣地只得兩三成效果。
過去五年施政是否正確,且不討論,但若上下不同心,即或有更好的政策,也是徒然。觀乎上一任政務司長陳方安生突然宣告辭職,並指特首身邊有人「挑撥離間」,可知一二。
問責制之下,特首可以自由選擇與自己志同道合者,出任類似部長的司局級官員,全力推行所訂政策,失敗者可能更要辭職,負起「問責」政治責任。
由問責制,我聯想到基督徒的生命,我們在決志前,就好比回歸前,心思意念屬於舊我,到信主後,就似回歸後,生命應該交給耶穌了。不過,如果仍帶著舊我,以自己為中心,沒有將主權交給神,神所吩咐的,我們沒有好好去做,豈不似官員未能與特首配合。
譬如耶穌給門徒的誡命,「愛人如己」,「彼此相愛」,保羅說「要常常禱告」,「凡事謝恩」,「不要做絆倒人的事」,「各人看他人比自己強」,「要心裡常火熱」,這些從上而來的「政策」「方針」,我們在信主「回歸」後,有沒有一以貫之地跟從呢?
當然,這個例子未必很完全貼切,特首的權責能力見識亦有其限制,他的方針,也可能犯錯,不過,既然在人世間上下不合,會產生矛盾,那麼天國的事,我們沒有遵從神的吩咐,不也是阻礙了神的「施政」?
每個基督徒都是神領導下的一個「問責制官員」,將來在天國,要向神交代在地上的「政績」。
李偉亮(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