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兒自從進入高中後已經各有她們的世界,父母的角色逐漸淡出。去海外升讀大學更令她們加速成長,愈來愈獨立。今年父親節兩個女兒都不在身邊,令我有時間從照片中重溫她們的兒時,特別是那段背負她們的日子。
我很慶幸當年落手落腳參與了育兒的各方面工作,沖奶粉、餧奶、掃風、摺布尿片、換片、洗澡、背她們出外。很感激表弟送了個鋁背架給我,她坐得舒服,視野夠高,我一雙手又自由。
那年,要替學生講退修會,家中沒有人看顧女兒,我就背著她去演講。靈機一觸,就選取耶利米書廿八至廿九章耶利米背上軛來宣講的經文。耶利米用木軛鐵軛作為視聽教材,我就借了女兒坐背架當視聽教材。果然有效,廿年後有當日的學生還記得我背負的「軛」。兒女何嘗不像軛,負面的來看,是束縛、困身的重擔,是負債。正面的來看,背負的是寶貝、千金,就甘心情願,要爭取去負上,其樂無窮。
大衛王是個偉人,勇敢的戰士、有天份的音樂人、才氣橫溢的詩人、雄才偉略的國王,卻是個失敗的父親。他最少有十九個兒子,他很愛他的兒子,與拔示巴所生的兒子重病時,他禁食懇求,睡在地上;暗嫩之死令他長時間哀傷;他想念被放逐的押沙龍。押沙龍回來後又不許他住王宮,兩年不見他面。押沙龍叛變後被殺,大衛又為押沙龍之死而哭泣悲哀。以致元帥約押要警告大衛,這種對兒子的溺愛會令他失盡人心(撒下十九5-7)。由此可見,大衛作為人父,對兒子有情,但卻養不教,沒花時間、精神培養父子情。有情卻沒有溝通。他也沒有及早定嗣或承繼制度,以化解兄弟鬩牆、眾皇子爭位的危機。
做父親的,單有愛有情有財有權是不足夠的,必須落手落腳,花時間、精神培養父子情。這種時機不長,如果為了事業、尊嚴錯過了大好機會,就太可惜了。
江大惠(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講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