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一些本來好的事若推得太過極端,結果只會弄巧反拙,男女生升中派位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平機會」以性別歧視條例控告教署得值,除了弄至去年出現大量上訴外,今年亦出現男女校學生比例失衡的情況,受害的最終也是學生!
一向以來香港教育制度其中一個令人詬病的地方就是過分著重學科成績,忽略了學生在其他智能的發展,例如體育、音樂、美術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由於學校考試往往只側重背誦,加上女孩子比較早熟,在現行考試模式下,在升中階段容易取得較佳的成績。過往教署採取男女分流派位的方法,雖然並非最準確去衡量成績的方法,但亦可彌補單單側重學科成績的不足,可惜平機會以機械式的公平去處理問題,間接是對男同學不公平。而且要將實行多年的制度一下子改變,而不給予一兩年的緩衝期,結果去年部分學校要超額收生,與教育界一直要求縮減每班人數的呼聲背道而馳,對超額班級的老師和同學都不公平。
而今年出現的情況則是男女生比例的失衡,除了令部分學校的洗手間要改建及體育課編排出現困難外,更破壞了開辦男女校的原意,出現女校男生或男校女生的情況。男女校的設計本來是希望在一個男女比例相若的情況下讓他們學習與異性相處,若人數比例過於懸殊,對一些原本想在男女校就讀的學生並不公平。若將性別歧視條例再推極端一點,大家大可以問為甚麼男校可以拒絕收女生,女校可以拒絕收男生,不給每個人公平選擇任何一間學校的平等機會?
平機會的原意相信是好的,但結果卻並非學生之福,希望日後在推動平等機會的時候,不要過於機械式,亦要考慮各方面的平衡。當然,教署在事件上亦難辭其咎,沒有認真看待平機會過往提出的質疑,沒有盡快改革現時升中評核機制對男生不公平的地方。
但願這種令部分家長自以為受不公平對待,只側重學科成績的評核方法,以及為部分學校帶來混亂的派位方式,明年不要再歷史重演。
蔡志森(明光社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