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公職人物的宗教參與


2130 期(2005 年 6 月 19 日)
◎ 交流點 ◎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曾蔭權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這是眾人皆知的事;他選舉行政長官的網頁相片,採用的正是他專心祈禱時的形像。他恆常往天主教聖堂祈禱的習慣,也可算是「但以理」的後人 !

  基督徒理解政府官員,以公職身分參與宗教活動,常有放不下的「非友即敵」的情意結。筆者認為以平常心看待則可,毋須過分從基督教本位來思考。

  首先,在多元宗教的社會,執政者無論是佛教徒的董建華或是天主教徒的曾蔭權,他出席基督教祈禱集會或佛誕慶典,這位官員的第一身分是代表政府出席是項聚會,不存在他是以私人身分參與。任何時候,他位列嘉賓席上,或在台上有分,這就是公眾身分;相反,他坐在眾當中,沒有任何人留意或引人注目,這就是個人參與了。就如筆者作為教牧,有時應邀出席或站在台上,這就是代表機構的「公眾身分」,也有時候,筆者個人低調地出席某些聚會,毋須公開身分。從此角度看,政治人物出席不同宗教活動,只是公職社交應酬,我們毋須耿耿於懷。

  接,我們須知天主教對待異教、祖先崇拜(或祭祖)或有關文化習俗,其神學立場是開放與兼容的。自梵二以後,天主教神學家拉納(Karl Rahner)以「隱藏式基督宗徒」看待非基督的宗教信徒。他認為異教同樣為「合法宗教」(lawful religion),包含超然恩典在內,故此,天主教徒採納更寬容尊重態度,處理與異教之間的事情。這既是天主教的立場,曾蔭權自然看其參與為合乎禮貌的公職表現。假若我們只從基督教本位思考,就會得出不同結論了 !

  筆者感嘆的是不少基督徒的世界觀過分狹窄,或是「本位主義」過重,以致不能對事物有更全面及客觀的判斷。試看當年出席華福大會致詞的台灣前總統李登輝,他一方面宣稱是基督徒,但另一方面,當他要爭取選票時,竟親自往佛廟拜票 ! 也許我們不要過分緊張某局長是否熱心的基督徒,畢竟,市民關注的不是其個人信仰,乃是其公職表現。假若自稱基督徒的何志平與林瑞麟不稱職,市民(包括基督徒在內)要求其離任,就不是看他有否出席宗教活動了 ! 政治人物的個人信仰,我們要看得合乎中道;否則,只從宗教信仰評價公職,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每週新書】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