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主人:
本人很喜歡看一些鬼怪恐怖的電影,但常因此遭牧師責備,不許在教會內談論觀後感之類話題。其實看這些電影都只是感官視覺的刺激,從來不會當是真的,與信仰更拉不上任何關係。牧師的反應真嚇人!
Andy 上
Andy讀者:
群體生活是一項藝術。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有「成熟」的品格,其中一項審視尺度,就是懂得辨識處境,能夠在合宜的場合、於合宜的時間、跟合宜的對象、用合宜的言詞、以合宜的語態、談合宜的話題。
原本信仰就是生活,是不會分割的。在教會是可以、也應該對現實生活的所有範疇無所不談的。(難道信徒之間只可以講佈道會,現實人生就要跟教外人講嗎!)在教會談論娛樂,絕對毋須成為禁忌。
但是未知你在教會談論鬼怪恐怖電影的頻度、強度、和吸引力。若果談論這些娛樂成為常見的熱切話題的話,就不見得是健康的教會生活了。電影和小說等文化活動,本身有強大的潛移默化力量,它們擁有聲、光、修辭等深沈的感染力量,可以影響以至模塑人的意識和思維於無形。就這一點而言,它們不見得「與信仰更拉不上任何關係」。你的牧師的「敏感」反應,也不見得是神經質的偏狹。
似乎你現在看電影的主要目的,只是為了娛樂而已;所以你也不認為需要認真其事。其實你可以想想一項「化腐朽為神奇」的事奉。
你既然多看鬼怪恐怖電影,你對它們的理解自必然比教會中很多人更加清晰了。何不進一步作「一條龍」式的積極發展!希望你鞭策自己,看電影要求超越「感官視覺刺激」的層次。要學會著意歸納和分析這類電影的背後意識,判讀它們之所以會流行所反映的社會心理和精神面貌。如此一來,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觀賞電影的能力,也可以同教會一起多了解社會,以至關心社會。
讓自己的喜好發揮更建設性的、滋養生命的作用;則真是助己助人的難得事奉了。
小僕 區伯平 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