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隊」所為何事?


2279 期(2008 年 4 月 27 日)
◎ 羊圈守望 ◎ 鄭以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羊圈主人:

  請問教會的探訪隊是做甚麼的?探訪的對象是甚麼人?探訪的時候要做些甚麼?

  是室內活動,抑或是室外的活動,約被訪者到酒樓午膳,或行山閒逛都是探訪的活動嗎?

  龔太 上


龔太,主內平安:

  謝謝你的提問,其間除了觸及探訪事工的真義外,更令廣大信徒反思有效落實探訪事工的一些可行方案。

  不知道在何時開始,不難聽到有信徒表示,由於他向來已有參與教會聚會的習慣,因此,教會大可不必為他費神安排探訪的活動,若真要落實這項聖工,倒不如把心神投放在那些需要關注的信徒;如因病入院者或近期疏於參加聚會的信徒身上吧!這樣的講法豈不顯示教會的探訪事工是專為那些「有問題」或「有特別需要」的信徒而設的嗎?作為牧者,我當然不認同這樣的講法了。教會之所以需要推行探訪事工,無非為了幫助會眾有效落實主所吩咐的「彼此相愛」新命令。若信徒之間只可以在集體聚會的場合才有機會彼此接觸,在其他生活場景卻不曉得相交的,信徒還怎可以在彼此相愛的實踐上結出美好的效益來呢?再者,對於教牧同工而言,若不透過探訪的機遇深化對信徒的瞭解,他們還怎可能提供到適切的牧關服事呢?換言之,教會之所以推行探訪事工,為的是要讓信眾在彼此相愛的教導有更理想之實踐。

  至於探訪事工應該在室內還是戶外舉行較理想一點,對於地少人多的香港社會而言,若為了令那些居住在狹小地點的信徒感到自然一點,偶爾把探訪活動改在戶外進行,不失為一種值得考慮的做法,只要相關安排能夠促使探訪者和被訪者達成美好相交的目標,那未嘗不是可行的出路。除了藉著餐膳或戶外活動等的方式推行探訪事工,筆者認為善用信徒上下班的時間和他們分享,也是行得通的做法。不論哪種形式,若能夠深化信徒間的情誼,從廣義的角度看來,又怎能不算是探訪事工的具體落實呢?

  深盼龔太不但關心探訪的實義,若能透過具體的參與促進信徒間相顧的效益,想必令恩主的心感到加倍欣悅。

  敬      祝

  樂遵主命!切實相愛!

主內 鄭以心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青蔥校園】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