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內鴻標兄:


2486 期(2012 年 4 月 15 日)
◎ 有李可陳 ◎ 陳如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拜讀「領袖危機」一文,勾起不少的感慨與反思。

  你我均承擔牧職超過三十年,一定深明領導的考驗與挑戰。就以剛選出之候任特首為例,他到屋村訪問民眾時,現場的熱烈反應,充份說明「你有你承諾,我有我造作」的各自表述,可見領導之難。

  信徒皆祭司肯定是聖經的教導也是信徒所認同尊崇的理念,三十年前的信徒明顯有努力裝備及羨慕成為領袖的決心,今天卻面對愈來愈多謙虛推卻擔任領袖的邀請,在會友大會前仍不容易找到擔任執事、團長的會章要求起碼人數,需要多番遊說、飯局才勉強完成任務,是全民皆兵的信念已不被重視?是教會給與的任務太平凡,未能激發有心有力之士委身參與?又或者因為長期委身事奉未見教會得到服事應有的起碼成果,感到迷惘與挫敗而萌退去?

  內涵實踐並重的服事

  李兄一語道破領袖的「存在型態」(Being)比「工作型態」(Doing)更重要,君不見香港最近接連出現的社會重大議題,豈不與此均有直接關連麼?對單單重視事工果效的教會是重要的提示,可以避免在沙土上建造的危機。

  然而,「好樹結好果子」是聖經提出另一個重要的平衡,樹木的質量十分優秀,卻長時期不能看見應有的開花結果,令人懷疑樹木表面茂盛而存在潛藏的困難,是合理不過的想法。

  約翰遜在《誰動了我的乳酪?》帶來十分足夠的反思,教會只在重覆去年每項事工與活動的方式而長期不結生命之果,是否已響起足夠的警號,叫我們下定決心探究內涵與實踐並重的向度?

下次再談。

  與你同事一主的

  如炳敬啟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聖經傳記】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