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要修讀哲學課


2594 期(2014 年 5 月 11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教育改革超過十年,課程朝令夕改,日新月異,老師疲於奔命,學生也如盲頭烏蠅亂衝亂撞。但在層出不窮的科目之中,卻鮮有提出中學生要修讀哲學科。

  尤其對這一代的少年人,含着銀匙出生,未經歷過風雨的考驗,自小在父母羽翼蔭庇下成長。每天就是上課下課、打遊戲機、玩手電、上網聊天。叫他們Generation X也好,草莓一族也好,都是輭綿綿懶洋洋的,連說話咬字也不用力,甚麼也是隨隨便便馬馬虎虎。

  但可以怪他們嗎?如果成人世界不是有意無意把他們寵壞,或者因忽略他們而給予過多的物質補償,他們會變得過分倚賴,只渴求被娛(being entertained)而失去了奮進的動力?在少年人成長的歲月,可有師長做他們的楷模,身體力行向他們示範甚麼是積極、進取、達觀、勇敢、堅毅和慷慨?又可有師長教他們如何思考?如何判別是非善惡?如何思想得合乎邏輯?

  而在學校,我們除了課本學科的知識灌輸,又有否啟發少年人的思考興趣,引導他們進入生命學問的殿堂,提升思考的質素和層次,俾對人生更高更美的價值有所嚮往。歐美國家好多中學都設有「哲學課」,若干年前一紙風行的《蘇菲的世界》的作者,原本就是丹麥一位教哲學的中學老師。

  哲學家康德在其《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曾說:「人類對於肉眼所不能見的東西,有一種超感覺的能力,例如,遠眺山、海、在心靈深處,便會感覺到神祕、永恆和莊嚴的氣氛。」中學生讀點哲學,有助他們嚮往真善美和永恆,以至在目下慌亂無依的世界,活得比較沈着和淡定。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