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議善處財產管理
第 2600 期(2014 年 6 月 22 日) ◎ 要聞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綜合調查結果及前線之觀察,負責是次調查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關注虐老工作小組召集人張燕琳認為,長者仍受制傳統觀念,需打破「講錢失感情」的迷思。張燕琳作出以下建議,一、長者訂立自己短期及長遠個人理財計畫,切忌因「貪方便、怕麻煩」而假手於人。二、長者亦可未雨綢繆,客觀評估個人及受託人的能力、可靠性及適切性,決定何時需要由他人代管財產和適合人選,並及早選擇適切而正式的財產管理授權方法,例如:訂立持久授權書等,以保障日後有需要由他人代管財產時的個人權益。三、而作為長者的家人,如有必要代長者管理財產,應透過紀錄及/或定期交代,以及按需要召開家庭會議,促進坦誠溝通,確保安排符合長者意願。四、社會各界更可從「長者友善」的角度出發,簡化理財程序,設計更便利長者使用及保障長者的理財設施及工具,並推廣保障個人財務權益的訊息,預防長者財產被侵吞。
就教會牧養長者問題,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慈惠部委員、中華完備救恩會監督石志堅牧師接受了本報訪問。石牧師表示,鼓勵長者在健康時,就與子女協商好如何分配自己的物業及財產,並可邀請牧者做見證人,讓子女與牧師同時簽名作實,以免日後爭議;另外,長者應該要弄孫為樂,倘若非不得已要幫忙帶孫兒,子女要懂得感恩。石牧師又鼓勵長者盡量儲蓄及懂得花錢,例如出外旅行,擴闊自己的視野。最後,鼓勵長者不要只把財產遺留給孩子,要投資永恆,把今生賺取的金錢捐出去,化成更多人的祝福,不追求在地擁有風光的生活,而是追求豐盛的生命。石牧師曾在講壇上教導信徒,子女要對父母存感恩的心,反哺親恩,而不是等待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