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神學教育與堂會發展


2616 期(2014 年 10 月 12 日)
◎ 教會觸覺 ◎ 陸輝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神學教育與堂會發展的關係有二:一是神學教育主導堂會發展,二是神學教育配合堂會發展。然而兩種觀念不應非此即彼,而是相輔相承。

  羅馬書十二章一至二節「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提醒我們兩件事,一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二是不要效法世界,而是要心意更新變化。經文的提醒也可適用於神學教育與堂會發展的關係上。

  初期教會的發展,沒有甚麼神學院,只有神學教育。神學教育是教會教導及培訓事工之一,如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八至二十節的「教導」使命,及使徒行傳二章四十二節「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的描述。在基督新教的傳統中,神學教育成為一種專門的訓練,獨立於堂會的發展,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歐美的神學教育及神學院校發展,是隨着社會上「教育」及「學校」制度發展衍生出來的。隨着高等教育(即大學教育)的發展,神學院也屬於大學的一部分,換言之,神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一個學系。不久之後,堂會發現大學裏的神學訓練,學術研究氣味太濃,實用不足,加上好些研究偏離了堂會傳統的信仰範圍,因此不少宗派分別成立了獨立於大學系統的神學院校,培訓教牧同工牧養教會(意即個別堂會)。

  究其原因,就是「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的原則引致。社會自宗教改革後迅速發展,文學研究及科學研究一日千里,神學院校不得不回應。神學院校得分析研究這個世界的發展,怎樣影響文化的轉變、信徒價值取向及生活模式的轉變,以及需要分辨甚麼不要效法,甚麼需要更新。這樣才能在一日千里的社會發展中找到重點,培訓未來的教牧同工。這就是當代神學教育的使命了。因此,神學教育一方面需要主導堂會的牧養及發展方向,因為這是一個專門的機構的責任,但另一方面也得配合堂會的牧養及發展,使畢業同學可以承擔分齡牧養、講道教導、領導管理、佈道宣教等堂會主要事工,才能達到神學教育的目的。

  神學院校存在目的既然是為堂會培訓教牧同工,堂會也當義不容辭地支持神學院校從事神學教育事工。基本上可以在經費上及實習事工上支持。

  香港的神學教育事工需要大量經濟支持,才能專注發展。一般而言,神學院校收到的學費,只能應付百分之五十至七十的開支。目前神學院校的收費水平,已慢慢追貼大學教育的收費水平。大學教育可以得到政府大量的資助,使大學教育可以保持在一個高質素的水平,神學教育若要達到培訓時代工人牧養發展教會,不能將貨就價,因此格外需要堂會及堂會肢體的支持。

  神學院校的經費來源,不外乎學費及奉獻。學費只佔全部支出百分之五十到七十,視乎院校的規模及學生的多寡。由於大部分神學院校都加入了神學院校評審機構「亞洲神學教育協會」或「東南亞神學教育協會」,對於設備、師資、學生服務、圖書館、課程等等都有指引及規限,因此不能縮減,只有不斷加強,如果未能節流,就只能期望開源了。

  神學院校的經費奉獻,一般來自宗派及宗派堂會,跨宗派的院校則來自校友及支持該院校的個別堂會。此外也有一些基金、教會機構、個別堂會會友等支持。因此個別堂會可以考慮個別院校的需要,多加支持。

  至於實習方面,可以提供督導,讓神學生可以在實習中學習。實習神學生若可以在實習堂會中有多方面的參與,及得到督導的關懷指引,可以更容易投入堂會的牧養事工。

  神學教育與堂會發展實是一個整體,由兩個不同的組織專門負責,期望兩者守望相助,可以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