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生沒有了體育和宗教


2619 期(2014 年 11 月 2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特首自恃辯才刁鑽,一句「有些界別無任何經濟貢獻,譬如說宗教或者體育」,又一石激起千丈浪,惹來全城譁然。

  但業界的反應多屬意氣用事,似在反駁我們也有經濟貢獻嘛,體育界說你看運動項目吸引大量遊客訪港,歷屆的奧運會和世界盃也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宗教界則說宗教使人生命充實,推動信眾有上進心,也是間接帶來經濟貢獻,而一些宗教景點如寶蓮寺和黃大仙,香火鼎盛,也有助刺激經濟云云。

  有關業界且息怒,勿墮進特首的語言圈套,一味爭拗有否經濟貢獻。梁振英先生是測量師出身,大半生唸的是理工科的書,當然沒有讀過韋伯(Max Weber)論基督新教精神如何促進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從政以來他多是遊走中港兩地,只看到大陸改革開放帶來的財富驚人增長,對人文範疇可說一竅不通,試問又怎會理解體育和宗教界別對人類社會有何貢獻。

  要了解宗教的貢獻,有一本書非讀不可,就是英國作家艾倫·狄波頓著作的《宗教的慰藉》(Religion for Atheists: A Non-believer's Guide to the Uses of Religion)。作者自稱無神論者,但對宗教很有興趣,認為宗教對人類社會很有裨益。他在書中提出宗教善於發展組織,凝聚社羣,撫慰人心;宗教有優美的音樂、藝術、建築和儀式。他說一個人即使不相信宗教,也可以向宗教學習各種洞見,包括:建立人際關係、減輕嫉妒和競爭心、獨處和安靜、增進藝術修養、創新和發明、培養情操等等。

  其實只要設想一下,一個人如果在生活中沒有了體育和宗教,他的一生是何等的單薄,肉體既衰弱,心靈又貧瘠,這樣的人生又何足戀棧?特首應好好去惡補幾課文化通識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百年人物】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