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本與處境出發
 重構聖經世代意義


2811 期(2018 年 7 月 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已於六月三十日舉行「聖經與當代世界系列」信仰文化講座第二講,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葉漢浩主講「聖經X新世代」。他直言有人認為聖經與時代並不相關,但亦有因誤解經文變得過於相關,信徒作為時代的聖經詮釋者,有責任重構聖經對當下世代的意義。

  「每個時代都有其問題等待回應,首要知道回應的是甚麼時代。」他指,今日是充滿操控、充滿標籤、個人主義主導的時代,社會已有既定意識形態讓我們跟隨,個人主義亦令信仰停於個人得着、感受良好,而落入危險之中。葉博士明言聖經擁有豐富的真理,足夠回應時代處境,例如當下熱議的安樂死、同性戀、職場神學、貧富懸殊等議題,惟詮釋者要先懂得發問問題,找出新時代的問題核心。

  聖經的本質包括語言、故事、神學及應用四個層次,葉博士提醒若忽略聖經本身的層次,直接以今日的工具解讀時代,反會令聖經失去原本存在的意義,「新世代的讀經危機是不注意聖經的歷史性、故事性及神學性,很容易直接跌入被操控的危機,將聖經詮釋權交給世界其他價值。」

  有關語言層,他建議信徒盡量多讀不同版本聖經,如新標準修訂譯本(NRSV),盡量貼近原文理解,並了解文字因語境不同產生豐富的可能性;其次是故事層,追尋聖經中的人物關係與社會處境亦有助釋經;神學層則涉及作者的信念和經文背後的價值,最後應用層則關於靈性及道德教導。

  他舉例在聖經原文中,順服人與順服神分別使用兩個不同的希臘文,前者是尊重,後者是對神有絕對性順服,而作出違反常理的事,惟中文譯本卻使用同一個詞彙「順服」;又如「愛」的希臘文,聖經作者選擇使用「Agape」表達神的愛,棄用當時流行的「Eros」,在歷史層面得知作者要帶出神的愛是不一樣的愛。他特別提醒要小心個人主義主導的釋經,包括得着主義、感動主導及權威釋經,均是根據個人喜好釋經,以結論決定理據。

  葉博士續從神學家哈維‧考克斯(Harvey Cox)著作《新世代來了,我們該如何讀聖經》進路,透過文本敘事(Narrative stage)、當時處境(Historical stage)及寫作目的(Spiritual stage)重構聖經與時代的意義。他以馬太福音「好事與誡命」為例,很多人直接跳到「要把一切毫無保留地都交給上帝,不要學習那青年人」的道德教導,卻忽略文本中耶穌用上反問句,以及當時極大貧富懸殊,做善事目的是為了換取政治權力的處境。他以此回應今日教會熱心派發物資和探訪,卻不願意奉獻生命和時間與基層小孩同行成長,只消費他人令自己感覺良好。他最後鼓勵信徒透過多發問和尋溯,從聖經釐清新世代中的使命:「The one who ask more hear more ; the one who walk closer see clearer.」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