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運動員—青少年自殺的反思


2815 期(2018 年 8 月 5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去年(2017年)的自殺人數是九百一十六人,但值得擔憂的,是年僅十九歲以下的自殺數字比再前一年急升百分之五十,有三十六宗,而年紀最小的自殺者只是七歲。根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危機處理中心的數字,去年接到二十歲以下求助個案共一百二十四宗,年紀最小者僅七歲。

  有云這一代青少年以至兒童,養尊處優,只是生活得太富裕了,反而變得脆弱,就如清晨的朝露,一捏即破。其實這個現象也是世界性,在愈是富庶的國家和地區如北歐、日本、南韓、台灣等,青少年自殺數字都一直上升。反而在落後甚至戰亂的地方,人卻掙扎求存,奮力保命。

  英國循道運動的創始者約翰衞斯理牧師(John Wesley) 曾經說過,上帝按照祂形象造人,是叫人在世成為「上帝的運動員」(Athletae Dei),意思是為了上帝在人生的賽道上競走,不論環境多惡劣,路途多崎嶇,對手多強頑,以至自己多軟弱失敗,但仍鍥而不捨堅持下去,不單是為了贏輸,只因着知道自己身分,就是「上帝的運動員」。

  其實愈是生活得容易和順利,就愈輕易忘却生命的目標。約翰衞斯理又這樣說,人生是 為了「一個目的而活⋯⋯使我們認識上帝,愛祂和服事祂⋯⋯讓我們每一份愛、思想、言語和行為都順從這個原則⋯⋯不論我們想甚麼,說甚麼和做甚麼,都是為了得到在上帝裏的幸福,上帝就是我們生命的根源」。

  一般人寄望透過學校的德育或生命教育;或多聘駐校社工、輔導老師等,可減少青少年自殺的數字。其實當今青少年最缺乏的,不是社會資源的傾斜或課程的調整,也不是學習甚麼「正向思考」(positive thinking), 而是需要自小培養一個信念,知道他生命不僅是為了自己、屬於自己;而是屬於一位比他大的一位,就是上帝。我們是上帝的運動員,一生只盡力為祂而跑,重要的是「盡力」, 而不是屬世的贏輸。

  當一個社會或社羣集體迷失於自我中心和個體主義,人就變得頹唐乏力,小小挫折也叫生叫死。青少年如清晨的朝露,因為它是單獨一粒,經不起太陽的照射而即刻蒸發,惟有它飲於能力之源,接流於上帝所賜的活水,它才可匯聚成河川,澎湃有力,無堅不摧。但這在此慵懶怠惰,泡沫一樣的世代,又談何容易?

  吳思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部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