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2831 期(2018 年 11 月 25 日)
◎ 牧心世情 ◎ 戴浩輝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是否必然「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很難有一個確切定案的。但最近看了一個報道,也讓我反省一下。在美國,62%的成人最少有兩個至五個朋友,但這些人中,最少有五分之一人常感到孤獨,最多人有這樣感覺的人是年輕、單身又低入息的男性;他們大概沒有固定工作又或常在戶外單獨工作的人;因為有42%的男性能在其工作崗位上認識到朋友。在工餘時間,他們分別有35%的人藉其他朋友認識新朋友或29%認識其鄰居。與鄰居朋友或日常見面的朋友大多只會寒暄一下的人約37%,使他們彼此走近通常都是有慶祝聚會,例如:生日會等。

  然而,當問及他們的朋友與自己相似抑或不同時,答案是很多人與其朋友都是相似的;正所謂「物以類聚」,例如:有相同的信仰比不同的信仰是62%對38%,相同種族是74%比26%,收入相近是56%比對44%,在教育程度上相似有63%比對37%,年齡階段、社經地位與政見這三方面都是七三之比。

  還記得有一間堂會的同工希望在藍領階層服事,於是到了一個堂會之後很用心向藍領人士傳福音,也有不少藍領階層人士到堂會慕道和活動,但很可惜的是教會都是中產階層人士,起初大家都雀躍有人來教會慕道,弟兄姊妹也十分積極地參與培育。但這些藍領人士卻感到不自在,因為這不是他們一向與人交往的模式。而本來在堂會的弟兄姊妹又感到這些新來的慕道友不知規矩,有些甚至說話粗俗,認為他們都不合聖徒體統。

  其實,階層的不同也代表了習慣甚至文化上有差異。而這些差異是需要很多愛心包容,弟兄姊妹都要成熟地處理的,否則必成為堂會分門別類的因由。眼看這堂會面對的困難,堂主任最終是為藍領的階層會友另覓地方開分堂,讓有心志向藍領人士傳福音的同工能成就其使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