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需要


2867 期(2019 年 8 月 4 日)
◎ 明心見證 ◎ 陳倩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小孩子在哭鬧,喊着說,「我需要吃巧克力」;少年人說,「我需要玩電玩遊戲」;成年人對家裏的人呼喝說,「我需要安靜,不要來煩我」。現代人常把「需要」這兩個字掛在嘴邊,認為只要我說是自己的需要,身邊的人就得滿足我的需要。現代心理學也流行一個觀念,認為我們心理的需要若沒有被適當地得到滿足,我們就可能一輩子受傷受挫。也提倡每一個人心裏頭就如一個空杯的圖像,等待被填滿着。然而想深一層,這真是我們的光景和需要嗎?生理的需要如:食物、水、醫療等,固然是必須被滿足,不然會沒命;但假如把玩game、發怒罵人、情緒發泄、自我享樂、自尊自大、自我實現等也說成是一種需要,就有太大的偏差。

  也許首先得認清我們是如何被造?我們是按着上帝的形象造的,上帝的形象是榮耀的光輝,我們不是被造有心理渴望的人。這是我們先前被造的光景,但是我的「需要」,我的「受傷處」又如何解釋呢?當我們始祖犯罪的時候,罪進入世界,也影響了全人類。我們不再有上帝起先造我們的美好形象,那形象已經蒙上羞恥和被扭曲。很多事情和想法,其實都是變質了,變成自己內心的慾望與苛求。我們訴求的不再是彰顯上帝的榮耀,乃是自己的榮耀。我們把自己的私慾誤會為需要,開始追求滿足自己的事。

  回到根源,我們確實是有需要,而此需要是上帝。我們需要上帝,因為我們正是反射祂榮耀的形象,我們需要上帝因為我們有屬靈的需要,我們需要上帝因為生命之本就是祂。不錯,聖經有教導我們需要在相互的關係裏,但人與人的關係絕對不是用來滿足自己的空杯,乃是共同反射上帝的榮耀。

  這觀念—我們同為背負上帝形象的人而不是要被滿足的空杯—能翻轉我們面對人生艱苦的時候,能轉向神的偉大和看清自己屬靈的光景。主耶穌基督帶來的福音,不是使我們好過一點,自身的情慾和私念得以滿足,而是使我們活出榮耀上帝的生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特稿】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