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和創意


2883 期(2019 年 11 月 24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好多人都講起歐威爾《一九八四》這本預言式的書,台灣作家楊照在他的讀書札記《星火》也同樣提到。

  書中男主角在「大洋國」的「真理部」負責編字典工作,其最重要目標就是每一版都要比舊版薄,這薄不是改變紙質的薄,而是利用字典來控制日常流通的辭彙,使人們可用辭彙愈來愈少,而許多「不方便」的詞語和概念便逐漸消失。

  這橋段真是充滿喻意。人從牙牙學語開始,就是不斷學習和儲備各種詞語,掌握愈多詞語,表達能力也必定愈強,能夠把複雜概念準確說明清楚。因此,控制詞語流通量就可以間接控制人們思考與表達的能力,沒有了思考,又不懂得表達,這樣的人對獨裁者來說就是最乖的順民。

  楊照在書裏引述這一段,是從文學藝術角度去跟科學理性的語言作比對。科學理性讓人類更了解生活的世界,從而產生安全感,卻同時讓人失去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人類登月嫦娥便難以並存,幸好,藝術不會因此被消滅,從原始人在山洞繪壁畫開始,人類就以其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各種藝術形式,世界也因此變得多采多姿。

  楊照在另一章又提到「故事」,他說人的本能會被故事吸引,不僅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轉述故事,甚至喜歡參與故事中。而聽故事和講故事,正是培養想像力最佳方法。不過,楊照覺得聽故事的人開始消失,人們太習慣於日復一日的生活,失去了好奇心,失去了享受故事的樂趣。由這些不聽故事的人所組織成的社會,也往往趨向封閉、自我、功利,所以不可能太有創意。

  從字典到故事,都跟語文能力有關,懂得善用辭彙創作故事,就是創意的高度發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