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門徒的本質與使命


2894 期(2020 年 2 月 9 日)
◎ 釋經講道 ◎ 林誠信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顯現後第五主日(太五13-20)

  主耶穌很清晣表達門徒的生命本質是「世上的鹽」及「世上的光」(太五13-20)。為何主選擇用這兩個比喻去申明此道理?若從鹽與光的功能去理解,便可明白。

  古代沒有雪櫃,鹽是一種防止食物腐化之極佳工具。鹽也能叫食物生津,有調味之作用。在農耕時,放進少許鹽也能令土壤肥沃,有助收成。既然鹽在古代有多樣功能,耶穌要指出,門徒在一個會腐敗的社會中,若不是如前文(太五3-10)所述八福的品格,信徒便無法防止社會腐敗,更遑論能叫不信的人體會基督生命的美善。今天,地上的教會若忘記她本身擁有獨特的呼召,便很容易被世俗化價值觀蠶食,混雜不合真理的雜質,而致失去鹽的作用,隨波逐流。

  門徒不單是「世上的鹽」,另一樣本質是「世上的光」。這個光之比喻叫門徒明白生活在世不單是防止社會腐敗,阻止傳播邪惡歪理,更進一步是要散發出基督生命之真、善、美。古代以色列人以神的話為日常生活的指引(詩一一九105),神就是生命與光的源頭(詩三十六9)。新約使徒約翰更直言「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約壹一5),耶穌更是「世界的光」(約八12),祂來到世界如同光照在黑暗。可惜世人拒絕接受真光,施洗約翰被神差遣為這真光作見證。

  同理,教會在地上必須活在基督的生命裏,才能讓人看見基督的真光。教會是基督的身體,須彰顯道成肉身的基督見證於人間。故此,教會是身處社區內,門徒在社會不同階層生活中散發出基督生命的真光,正如經文所說「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教會的見證是入世卻不屬世,既不是避世,也不是厭世,要將這「世界的真光」耶穌基督散發在黑暗敗壞的現世處境中。昔日生活在巴勒斯坦地的猶太人,每戶家庭在晚上都是用細小的黏土瓦器製成的油燈點亮照明。

  作為基督門徒,猶如瓦器之生命內裏擁有主作為生命的至寶,能面對各樣的壓迫卻不至於失望與打倒,叫不信的人也能見證基督榮耀的福音真光﹗(林後四4-10)因此,教會在地上的使命,正正要達致鹽與光的作用。不單防止社會腐敗,更須積極將真光照亮在黑暗的處境,並彰顯基督的愛於仇恨的社羣內。教會在地上之使命,有時被誤解為單單傳揚福音,這是不對的。在第一世紀被羅馬帝國統治的社會,基督徒不單熱心傳揚復活的主耶穌基督,更照主的吩咐彼此相愛(約十四34-35),熱心行善,凡物公用,得眾民的喜愛(徒二47)。一般市民很易認出這班是基督門徒,因他們的信仰與實踐,是立體落地,言語與行為是一致的﹗

  教會之福音聖工與社會關懷,是相輔相承的,正如門徒生命的本筫須發揮鹽和光的作用。主在此段經文最後的段落(17-20節),常令人困惑的是否主要求門徒嚴守舊約的律法勝過文士與法利賽人呢?主在此要借用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去進一步解釋門徒生命所追求的「義」(6節)及為「義」所受之逼迫是符合神所設立的道德律法,並且超越這班公認為敬虔的義士之「義」。

  首先,主解釋祂與律法的關係(17-18節),祂來世之目的並非要廢掉摩西五經之律法與舊約先知的說話,乃是要「成全」。無人能像主基督一樣,能完全滿足舊約道德律法一切的教導及完全應驗眾先知預言要來的彌賽亞。第十八節原文的意思是「當這世界消逝之時,律法才會隨之失效。」而不是「到天地都廢去,律法的一點一劃也不能廢去」。換言之,律法的功用有一時限,直到世界的終局到臨為止。

  因此,門徒在這世界終局未到之先,仍須遵行神所定之道德律法。(19-20節)後文主將舊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背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帶出新約門徒須遵行應用之新定義,其要求遠超過文士在字面上之律法解釋。主所要求的「義」是內在生命心靈上的義,包括人的思想與動機,在全知的神面前,要以心靈和誠實去敬拜與生活。神已藉先知應許賜下聖靈在信徒心中去遵行祂的律法(耶三十一33, 結三十六26-27)。

  林誠信(播道會港福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