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改寫我的人生帳簿


2928 期(2020 年 10 月 4 日)
◎ 釋經講道 ◎ 何善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聖靈降臨後第十八主日(腓三4下-14) 

  腓立比書三章五至六節是當時大部分猶僑都引以為榮的人生; 但第七節的反高潮才是保羅在此段經文的論述重點,也是基督徒 (不單是他自己)真正引以為榮的人生認證。八節的「萬事」,正包括五至六節保羅信主前引以為榮的人生。

  一、為要賺得基督而住在祂裏面(8下-9節上)

  八節「好叫我能『賺得』」基督」的原文應該與九節上「而常在他裏面」連在一起,成為一完整的目的從句,故此筆者譯成「好叫我能賺得基督而常在他裏面」。「賺得」(kerdēsō)這動詞,與「利益」這名詞的字根相同。事實上,在八節的目的子句之前,保羅重覆用了兩次同一動詞「當作⋯⋯看作」(hegeomai),是表達衡量利害價值之後而作的判斷。保羅似乎表達他心中記下得失的帳簿,作了戲劇性的改變!

  「不是……相反,乃是……」(9節下)這一種辯證論述,是保羅表達福音信仰核心價值的常用方式(參羅三27、31;加一1、12)保羅強調這帳簿能夠作這樣徹底的改動,完全是因着歸信基督,因着信「上帝而來的義」而成就的。賺得基督而活在這基督圓球內的人(第九節「常在祂裏面」的演譯),那肉體的割禮只是負資產,搞亂每位基督徒的生命帳簿,令基督賜與我們的恩典貶值。

  二、賺得基督,苦難也可轉為正資產(10-11節)

  第二個目的子句可譯為「使我認識基督,即是認識祂復活的大能,即是在祂的苦難中與祂團契(koinōnia)。」保羅認定為主受苦不是甚麼負面的事;相反,在這個「我」的帳簿中,苦難不是支出,而是與基督一樣,是放在收入一欄。為福音受苦,讓我更能明白基督甘願降卑而來的苦難 (二6-8),是令「我」認識基督的寶貴資產。

  一至十一節這段「我」的陳述,跟一章十八下至二十一節很相似,不只是保羅的個人經歷,也表明他是以「我」這第一身的論述,游說第一讀者認同「賺得基督⋯⋯而與祂團契」的價值觀,願意與耶穌同受苦難。

  十二至十三節,用了三次「抓住」(katalaubanō)來進一步闡釋「『賺得』基督」的意思。保羅就像一個參加馬拉松賽跑的選手,努力地跑向終點; 耶穌卻在終點拿着獎牌等候。若要完成整個賽程,我們要放下以往自以為榮耀的事(三5-6),然後努力面前,跟着基督看為最好的方向而走。基督已站在我們的人生終點衝刺線上,渴望等待我們每位忠心順服的門徒衝刺,抓住我們,跟我們分嘗他順服父神而得回的榮譽 (二9-11)。

  弟兄姊妹,今天您的人生帳簿記下了甚麼? 每人心中其實都有一本人生帳簿,有些項目屬於增入欄(debit side),有些項目屬於支出/債項欄(credit side);這無可厚非,是我們日後作人生投資抉擇時的重要參照。問題是︰福音有沒有讓您重新評估放在兩邊的項目? 因着福音的不配恩典,哪些原本在debit side引以為傲的成就,可以放下? 哪些原本在credit side的負擔,反而可成為認識基督的正資產?福音的不配恩典,怎樣令您對人生的得失有新的看法?

  何善斌(信義宗神學院教牧學博士課程主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