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中華施海禁


2930 期(2020 年 10 月 18 日)
◎ 福傳中華踏腳石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中外交通商貿往來,自古有蜿蜒於亞洲中部的「絲綢之路」,及串連亞洲南部網點的「瓷器之路」。中華帝國往外交通的高峰,可以由「鄭和下西洋」事件作表徵;這發生在明朝初期,距今六百多年之前的十五世紀初年。自此之後,由於沿岸盜匪及其他政情因素,中華政府開始奉行海禁策略,既不容讓本國人放洋謀生,亦不容許洋人來本國經商。

  滿清皇朝接續明朝的鎖國政策,實施閉關。先是由一六六一年至一六八三年的二十年間,為了杜絕反清復明的勢力而頒行「遷界令」,強令沿海民眾毀掉房舍,向陸地遷入十五公里。那時中國整片沿岸地帶,頓時落入猶如堅壁清野般的焦土政策。中外交通陷於全面停滯。

  正當中華帝國沈埋於海禁的年間,卻是西歐國家奮進外展的年代。鑑於多種管治因素,滿清政府在容許民眾「復界」之後,亦容許中外重建商貿活動。華洋通商的規例常按情勢發展作調整,至一七五七年,就是歐洲教會起意福傳中華的前夕,頒行全國只獨一開放廣州港口接待外商。

  採取「一口通商」策略是為了便於嚴密監管洋人。官府在廣州沿河岸劃出一片小區,各國商人須在其內建造各自的辦事處,稱作「夷館」。華人欲與洋商進行貿易須先經批准,華商同樣在那劃定的小區範圍內設立辦事處,稱作「洋行」。這片夷館與洋行所在的小區範圍,按習慣稱作「十三行」,大致是廣州現時荔灣區一帶。

  當歐洲教會創建差會,開始計畫派遣宣教士前來中國的年間,洋人到來中華大地只限進入廣州,在廣州只限在「十三行」小區內居停活動;進入廣州城者只限商人,只限男性,只限夏季半年,只限⋯⋯。此外,除了洋行的華商,官府禁絕任何其他華洋交往,禁絕洋人學習中文,禁絕⋯⋯。志切翻譯中文聖經的馬士曼固然未有打算踏足中華大地,然而福傳中華總有後續來者,將能如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