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篤信力行」講座
 藉先知事蹟勉勵信徒活出信仰


2953 期(2021 年 3 月 2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已於三月十二至十四日舉辦第十四屆「篤信力行」講座,今屆主題為「動盪世代中失落的先知」,伯特利神學院聖經研究教授黃天相教授於首兩晚,藉以利亞軟弱和巴蘭虛偽的事蹟,指上帝看重人的行為,提醒信徒要慎行及在軟弱中反省信仰。

  黃天相教授指,先知的事奉對象大多悖逆,如以賽亞、耶利米和以西結同樣面對頑劣的羣眾,但仍要堅持下去,承擔上帝的託付。他強調,先知責任並非要改變世界和事奉環境,而是宣講上帝話語,令人離開惡道歸回上帝。

  縱然軟弱跌倒 回轉為主作工

  首晚分題為「信仰危機的以利亞」,在《列王紀上》十九章一至二十一節,以利亞戰勝巴力先知,祈禱又得上帝回應,但卻害怕耶洗別追殺而逃命,甚至躺在羅騰樹下求死。黃教授直言,以利亞過去經歷上帝的事蹟反成為其障礙,因從前以利亞遇上難題,均是上帝直接告知他解決方法,如寡婦在旱災供養他、令婦人兒子死而復生、對抗巴力得上帝幫助等。可見,過往當以利亞遇上困難,只要祈禱或聆聽上帝囑咐,問題便迎刃而解;但面對耶洗別迫害一事上,上帝並無為他提供解決方法,於是只好逃走。

  黃教授以約瑟為例,約瑟只是作夢,甚至沒有與上帝直接對話,但卻在艱難的日子中按祂心意而行,最後明白上帝沒有「出手」救他脫離困境,是為了要他到埃及拯救其家人。「神不『出手』是有目的......傳道書已清楚交代,其實不是單要明白上帝心意,而是在未明白祂的心意前,便知道應對方法。」他續言,信仰是要叫人能面對環境變遷,但以利亞只想再次得到從前與上帝的經歷,結果未能如願時,即時反應便是逃跑。

  經文記載,以利亞不斷重覆自己軟弱的原因,惟上帝仍多次問以利亞「你在這裏做甚麼?」,可見上帝的焦點並非「原因」,而是人當下所作的事,以及有否承認自己的問題和所犯的罪。黃教授指出,以利亞不應只看重一時的難處,因面對考驗往往讓人知道自己的信仰質素,如在關鍵時刻會否放棄信仰等。最終,上帝要以利亞作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膏以利沙作先知接替其職份,黃教授直言,以利亞一時犯錯便被上帝褫奪其職份,或許令人覺得過於嚴厲。惟觀察以利亞其後的表現,他聆聽上帝吩咐後,馬上便去尋找以利沙,其精彩之處在於他願意放下職事,直到臨終時也專心一致地栽培以利沙。黃教授藉此勉勵信徒學習以利亞,縱然有軟弱跌倒,但回轉後願繼續為上帝作工,完成所託付的使命。

  上帝重視行為 反省虛偽心態

  第二晚講座分題為「虛情假意的巴蘭」,黃教授先指出,先知有代求者和守望者的角色,前者為神與人的中間人,為服侍對象向上帝代求;後者則警戒惡人義人,宣講上帝託付的信息。

  《民數記》二十二章一至三十五節,經文記載摩押和米甸的長老拿着卦金到巴蘭處,請他咒詛以色列民,巴蘭聽罷強調要先尋問上帝的曉諭,結果上帝表明不能咒詛以色列民,巴蘭便請使臣回去。其後,使臣帶着更多尊榮前來,第二次請巴蘭咒詛以色列民,巴蘭更說「巴勒就是將他滿屋的金銀給我,我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越過耶和華──我上帝的命」(民二十二18),然而,卻又請使臣留宿,稱要再次尋問上帝的話。

  黃教授表示,巴蘭的說話看似十分屬靈,但上帝早已明確拒絕他咒詛以色列民,如果他真的認定耶和華是神,便應斷然拒絕使臣,當尊榮臨到時,根本無需再向上帝求問同樣的問題。「很多時人尋求神心意,究竟是想活在神心意中,還是希望神支持自己的決定?這才是大問題。」上帝在第二次求問中回應,如使臣再來召巴蘭,則可同去但要遵行祂的話。結果翌日一早,仍未有人召巴蘭,他便備驢與使臣們同去,於是上帝便發怒,安排使者站在路上敵擋他。可是巴蘭卻沒有看見使者,甚至杖打看到使者的驢,最後上帝使他眼目明亮,才得以看到使者;雖然他最終願意承認自己的罪,卻只說「你若不喜歡我去,我就轉回」(民二十二34),明顯仍不知道問題所在。

  不過,隨後巴蘭抵達摩押王處,三次將咒詛以色列的話轉為祝福,他在過程中亦經歷了改變。黃教授解釋,巴蘭在首兩次預言中雖然宣講上帝的話,但卻在過程中求法術,題詩時說「上帝沒有咒詛的,我焉能咒詛?耶和華沒有怒罵的,我焉能怒罵?」(民二十三8),反映他雖聽從上帝的話,但卻認為自己有能力祝福或咒詛。只有最後一次預言,他因見上帝喜歡賜福以色列,便放棄再求法術,上帝的靈便臨到他身上,題詩時改說「凡給你祝福的,願他蒙福;凡咒詛你的,願他受咒詛。」(民二十四9),可見巴蘭此刻才明白,祝福或咒詛的能力根本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完全來自上帝。黃教授以此勉勵信徒,縱然如巴蘭般能說偉大動聽的屬靈說話,但上帝並非在乎說話,而是人所作的行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