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享安息:寫給「既蒙留下」者(下)


3064 期(2023 年 5 月 14 日)
◎ 牧心世情 ◎ 陳培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承上文)

  《呂振中譯本》把希伯來書四章十三節「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面前」譯作「在我們必須和他算賬的主面前」,「有關係的」(logos)被譯作「算賬的」,很有意思。原來所有受造物和人,連同「心中的思念」在上帝話語前都是赤露敞開的,都要被算賬,無人能夠逃避或推卸。

  作者宣告「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就是那「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按神性而言祂是基督,是救世主,與上帝同等。按人性而言,這位大祭司耶穌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祂凡事受過試探,所以能體恤一切受試探的人,只是祂沒有犯過罪。在世人所受的試探中,祂是「過來人」,所以祂能真正體恤諒解我們。主耶穌的祕訣是與罪保持距離,立志單要遵行父上帝真理話語的旨意。為此,希伯來書作者勸勉我們,要「持守所信的道」。

  耶穌基督第一次道成肉身到世間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反是要領我們到「施恩座前」。希伯來文「施恩座」有遮蓋的意思。原來舊約以色列人靠大祭司每年用贖罪祭牲的血灑在壇上,表明寶血贖罪,上帝來施恩赦免人的過犯。舊約大祭司一年只一次進入至聖所為百姓贖罪,但在基督一次而永有功效的寶血裏,人卻可以隨時來到施恩寶座前求饒恕、赦免。我們這些本來有虧欠、有軟弱,甚至是被揭發有罪的人,如今竟然可以「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主施恩寶座前,「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打開近百年歷史,香港一直難脫「過客城市」本色。從政府到社會各階層都缺乏長遠打算和承擔,這是香港社會問題根源所在。福音書中那位世界錢財甚多的財主來問耶穌承受永生之道,結果他是憂憂愁愁地離去了。主警告我們:「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可十31)先知阿摩司力勸我們,「要惡惡好善,秉公行義……上帝必施恩。」(摩五15)

  順從上帝的話語,踐行真道,我們就必得享安息。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特稿】

【光影留痕】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