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80年的初教會


3089 期(2023 年 11 月 5 日)
◎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當起動建設香港島城市的年間,英國早已立足經營印度二百多年。印度一直吸納有不少由於政治因素以至國族流散的民眾移入居留,這些族羣由起初從事勞務以至日後經商,隨而落地生根。來自印度的不同裔族商人,連同英國政商界及美商,加上來自澳門的土生葡萄牙裔,構成香港最初的洋人社會。

  具有印度淵源的「香港人」,晚近較為人知的有亞美尼亞裔的遮打(Catchick Paul Chater),巴斯人(Parsees) 律敦治(Jehangir Hormusjee Ruttonjee),印度裔的夏利里拉家族(Harilela),猶太裔的嘉道理家族(Kadoorie) 等。此外有來自澳門葡萄牙裔的沙利士(Arnaldo de Oliveira Sales) 等。初年來到香港謀生的華人,大多從事基本日常民生的工作。若論建設香港的「上層經濟」,這些族裔外商既能把握時機,亦實在功不可沒。

  每一族裔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因此很早就有了各自的宗教建置。英國的政商人士,美國商人,及部分來自印度的族裔,既都說英語,亦擁有基督信仰;自然地促使香港形成強烈需求設有英語教會。倫敦傳道會早在1815年於馬六甲設立福音站,又創辦英華書院,守候進入中華大地的時機。至1843年6月,當時的主管理雅各(James Legge)遷校來到香港。他志向華人傳道的工作,於是隨即為隨他前來香港的學生設立聚會;同時卻仍留意正規的英語教會的強烈需求。

  理雅各跟英語社羣聯繫,協力籌畫創設教會,在1844年成立 Union Church(佑寧堂),並且翌年建成教堂。這座第一代教堂是香港的首座正式教堂,第二代教堂亦已於年前拆卸改建,第三代教堂現時正在建造中。Union Church並非隸屬倫敦傳道會,而是由傳道會的教士主力協辦,維持出錢出力的友好合作關係,旨在服務任何信徒;這正是教會取名“Union”的用意。Union Church一直是一所「獨立堂會」,堂會的組織管理以至堂會名稱都延續 180年無斷;從這個意義而言,可算本地歷史最長久的堂會。

  區伯平(撰文、拍攝、繪圖)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分享】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教關愛心行動】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追蹤語言羣族教會】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