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香港已有數天時間,但每一日仍惦念著在家的太太和孩子。
太太接過電話,彼此問好後便說:「大女兒不願做家課和溫習。」我想我應該如何跟她說,讓她不會有一個錯覺,爸爸只關心她的家課。
電話傳來一段悅耳的語調,說:「爸爸,你在哪兒?」我答:「我在澳洲,剛剛買了一條裙和一些郵票給你,你一定會喜歡。」大女兒問:「你買了那件綠色外套沒有?」我說:「還未,你今天上課怎樣?」
她帶點氣憤的語調說:「氣死了,今天又不用默中文。」我問:「為甚麼?」她滔滔不絕將一切因由說出來,但奈何長途電話那時收得不清楚。我只有假裝地甚麼都聽得見,並說:「老師真不好,那麼,你做完家課沒有。」她很輕鬆地說:「還未,因快要出去打乒乓球,所以待回來時再做吧!」我說:「好,但你要守諾言。」她爽快地說:「Okay。」
晚上,致電回家,小女兒接過電話,說:「爸爸,我甚麼時候生日?」我說:「十一月。」她問:「你是否知道我為甚麼想生日呢?」這正是她典型的問題。我說:「因為你想有禮物?」她答:「不是。」我又說,因為你想吃蛋糕,吹蠟燭,有小朋友跟你玩?她全都否認。跟著,她細細聲說:「因為我想用那套生日的紙杯、紙碟和紙帽,但我們只可以請八個小朋友來。」我說:「好,無問題。」
跟著,大女兒接過電話,我問:「做了家課沒有?」她說:「還未。」我又問:「溫習默書沒有?」她說:「一部分。」我開始發現,我放假離開香港開會;亦是他們放假留在香港上學。所以,那麼缺乏自律的生活是可理解。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