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與化療混合來用的綜合治療又是怎樣的?
晚期病人或再發病人,或有頸淋巴轉移的病人,醫生會建議用這種綜合治療法,稱作「同步放射線-化療」。這種療法對身體的破壞自然高,但存活率亦因此被提升。
放療的併發症與後遺症非常廣泛,你可為解釋一下嗎?
不說局部性的單以全身性的放射反應就相當嚇人,它可以叫正在接受放療的人全身乏力,頭暈、無胃口、惡心、嘔吐、口中無味覺,口水結構改變,做成吃甚麼都變成酸味,或苦味、失眠或嗜睡。不過不要過分擔心,不是任何一個人都那要嚐盡每一併發症不可,多數只會嚐到其中幾種而已。再說,上述症狀全是可以有辦法對付的,你有甚麼後遺症,就告訴醫生或護士,向他們討教應對之法。
為甚麼會有這麼多的後遺症?
用放射線來殺癌細胞,是一種玉石俱焚的方法。意思就是說,當癌細胞被殺滅時,正常組織與器官也無可避免地被破壞。每個病人之所以有不同的放射反應,是因為身體受破壞的程度與範圍,全在乎受放射劑量的大小、照射範圍、照射療程數,與及正常組織之耐受程度有密切的關係。再說,就是放射反應也有近期反應與晚期反應之別。
除了全身性的放射反應外,還會局部性對那些器官有影響?
放療線會影響病人的頭部和頸部的相關組織,包括耳、鼻、喉、唾液腺、神經系統、口腔內部和部分骨骼等。大部分組織的傷害在停止治療後會逐漸恢復功能,有些組織可能會有永久性傷害,不過都是可以克服的。
可否從口腔黏膜談起?
很好,大概這是鼻咽癌病患者最早有的放射反應了,大概放射到40Gy後就會有,即口咽、鼻咽、鼻腔到鼻竇的黏膜水腫或充血,嚴重時有血腫和咽喉疼痛,吞嚥困難和長時間鼻塞等。
晚期鼻腔粘膜反應,可使鼻中隔與下甲黏連,腔道變窄或通氣不順暢、上頷竇、蝶竇等腔內黏膜的反應是充血、水腫、滲出物增加,有時又因排出困難而積聚在竇腔內,故用力排鼻液時,常有大塊半固體狀黏液排出,此情況可在停止放療後十年仍會出現,但無需擔心,是屬一種無害的反應。
一般有上述粘膜炎出現的,單接受放療者有百分之三十至六十會出現,若化療與放療同用,則會發生粘膜炎的機會高達百分之九十。
有甚麼辦法對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特稿】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