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長長的膠管有何用處?喝水嘛,太長;抽火水嘛,太幼。但我最近認識一位朋友,竟然用它「寫」了一本書!
這位朋友絕非天生異稟,相反,她連四肢都不受自己控制,說話也含含混混的,因為她——姚佩玲天生是個嚴重痙攣的人士。
只有小學五年級程度,加上身體傷殘,佩玲曾被人看為是無望的;但憑着樂觀好學的個性,以及輔助儀器的幫助,她竟然學會用一條長膠管,一吹一吸地操作電腦,輸入文字、編寫程式,甚至編寫互聯網頁。現在她主要為自己所屬的工場擔任文書處理,亦會為母校編寫教學用的電腦程式。
訪問當日,甫踏入佩玲在藍田的家門,就見她卷縮着身體躺在廳側的單人床上。聽見有人來探望,她竭力地向門的方向張望,歪着嘴天真地笑。在交談期間,佩玲會儘量親自回答,雖然面部肌肉不住的抽搐,每字每句都說得非常吃力,但她沒放棄,能說的,她都說;相比之下,作為聆聽者是很輕易的,只要耐心點、專心點,能聽懂的倒不少。
跟佩玲談工作、談家庭、談信仰,漸漸的感到其實除了身體的傷殘外,她根本與常人無異,甚至比一些人會思想,且想得通透。對工作,她不滿足於刻板的電腦植字,於是她學寫電腦程式和網頁,她的電腦知識比許多人要豐富。對婚姻,雖然佩玲憧憬着一個能彼此相愛、照顧的伴侶;但她明白傷殘人士談戀愛,必要較常人面對更多更大的障礙,所以她只會專心仰賴神的旨意。
信仰對佩玲的人生影響甚大,自小認識基督教,神的愛激勵佩玲積極、勇敢地面對生命,常人看為不幸的傷殘,也成為她通往神的恩典的寬闊大路。曾經以為擁有的一切都屬必然,現在她能體味神在最細微處的看顧。看過佩玲的著作,發現書中最多出現的一個詞語是「感恩」。的確,她有疼愛自己的父母兄姊,有許多關心她的傷健朋友,佩玲有今天的成果,他們居功不淺。
經過多年努力,佩玲的成績已取得別人的認同,於一九九二年獲頒「傑出傷殘青年獎」;年初,又成為無線電視節目《活着就是精彩》其中一集的主角;最近,佩玲更被平等機會委員會邀請擔任推廣大使,協助宣傳反歧視的信息。
佩玲雖然沒有一個正常的身體,但她有一顆健康跳躍的心靈;她愛說愛笑、愛學愛玩、愛神愛人,心靈像一隻小飛鳥般自由。相信當這世上一切都要過去時,她定會披上潔白的麻衣裳,在雲中飛翔。若要多瞭解佩玲的心路歷程,不妨一讀她的新作《輪椅上的小鳥》,與她一同獻上感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