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戾氣為祥和」,這是何等美麗的景象。但是當數十萬市民生活在貧困的情況下,百多萬人(這是特區政府提供的數字)因人大的釋法而無法與家人相聚,大學生關注學費的調整,公安惡法壓制市民集會遊行表達意見的自由,當這些事仍未得到解決時,「化戾氣為祥和」的口號便會變成他們的壓制,這句話只是美麗的謊言。
耶穌宣講「使人和睦」(太五9)的信息,但也沒有忘卻法利賽人的不義,將重擔擱在人的肩上,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耶穌譴他們假冒為善(太二十三4,13)。兌換銀錢,買賣鴿子本是方便來聖殿獻祭的人,但管理聖殿的人卻將這些方便變成圖利的工具,耶穌憤怒的將這些人趕出聖殿之外。可見宣講和睦時,不能不正視公義,關懷貧窮受壓制的人。
耶穌論及不要動怒時,祂亦指出,「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怒,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五23-24)要達至和睦,沒有戾氣,必須先面對和處理問題。
這並不表示筆者在鼓吹遊行、抗議、鬥爭、謾罵,只是當我們要追求祥和時,必須處理面對仍存在的問題,關懷那些弱勢的群體,堅持公義。
想及和睦,很多人喜歡引用聖法蘭西斯的禱告:
主啊!使我作祢和睦的工具;
在仇恨之處播下愛心;
在疑惑之處實踐信仰;
在失望之處傳送希望;
在黑暗之處散發光明;
在憂傷之處分享喜樂;......阿們。
面對社會種種錯綜複雜的問題,要解決也不容易。讓我們能體諒政府官員的困難。當然社會需要有人做大事,謀求改革,但是我們也需要更多人,可能只是在我們所處的圈子中,散播愛心、信仰、希望、光明和喜樂。喜見一些教會機構能組織起來,呼籲教會一同努力,動用積存下來的慈善款項,在這困難的時刻,扶助貧窮,共度時艱。就讓我們獻出五餅二魚,深信上主必會使用,使更多人得著幫助。
袁天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