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鼓勵遠勝實質行動
第 1864 期(2000 年 5 月 14 日)
◎ 要聞
踏入五月,正是會考的季節,不單莘莘學子忙於應付考試,為人父母的亦為要應考的子女而憂心。據一項調查發現,近八成半應屆會考生在會考期間感到壓力,有六成半考生家長亦表示因子女要應付考試令自己同樣面對到壓力。
調查所得,大部分考生也表示簡單的精神鼓勵比家人的具體支持更為重要。據一些應屆會考生透露,在會考期間,家人過分遷就或照顧,反會帶給他們一種無形的壓力。
由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進行之「會考生及家長壓力與支援」,上月下旬透過問卷調查訪問了三百八十五名考生及一百六十六名家長,當中有接近七成半考生及五成家長表示因會考感到壓力。其中會考生面對的壓力主要是來自未完成溫習,其餘是因為考試競爭大及認為未做足應考準備;而家長的壓力則是因為擔心子女健康,以及不知如何幫助子女等問題。
在面對壓力的考生中,有百分之七十六認為因壓力產生心理或生理徵狀。這些徵狀主要是感到心理壓力,如憂慮和不安、迷惘、情緒低落、疲乏、失眠及頭痛等為主,其中近六成出現的徵狀超過一項;有兩成更出現四項或以上的徵狀,而女生的情況,亦普遍較男生嚴重。家長因壓力出現的徵狀大致與考生相同,主要是焦慮與不安,其中有五成具有多於一項的徵狀。
調查結果反映考生與家長同樣認為,「無論考成點樣,爸媽都會支持你」及「爸媽知道你已經盡了力」這兩句說話,是雙方之間表達支持的說話。這些正面而積極的勉勵,可使子女更勤力溫習,預備考試;相反,考生對「想食甚麼都煮畀你食」等具體行動最為抗拒。
負責調查的聖公會馬鞍山(南)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協調主任陳健雄指出,父母應為準備應試的子女預留空間,避免令他們增添壓力,反映學生面對的心理壓力及在精神上支持需求甚高。他提醒父母要令子女感到他們是被了解和體諒,可以簡潔又積極的說話表示支持,但具體的行動則可能會做成反效果,使他們感到厭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