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蘇菲亞的提醒,莉安以後在上課時,若湯姆斯對她說他坐得不舒服,她便會先幫助他再坐好,才開始課堂活動。這樣,湯姆斯便沒有再要求要坐在大豆袋上,並且在課上又再常露出快樂的笑臉。
這事又一次讓莉安體會到,學生的殘障對他們的生活實在帶來了很多痛苦和不便。然而,令莉安安慰的是,學生並不會因為身體的殘障而有多愁善感的表現,反而覺得他們 大多都像湯姆斯一樣,擁有一顆單純快樂的心。只要他們在身體基本需要方面得著適當的照顧,他們大都會感到滿足和快樂的。單以學生在體操課上積極的表現,便可反映到他們這種特質。
據莉安所見,學生在上體操課時的態度都是十分積極的。即使他們知道自己身體上的缺陷是久病難醫,也是不會自暴自棄,放棄鍛鍊身體的機會的。他們十分享受在課上有機會舒展身體各肢的樂趣。雖然在做體操時,他們只能微微移動自己身體的各肢,但他們也是會盡力地去控制自己肢體去做動作的。又當他們發覺自己能獨立做到一些動作時,他們便會表現得十分高興和雀躍。
與殘障學生相處的日子久了,認識多了,莉安與他們一起時,並不見到他們衰殘的身體,卻只見到一個個單純易滿足和充滿喜樂的靈魂。莉安想起有人說過,真正的快樂並不單源於肉身(BODY)上的享受和滿足。當人的內心(MIND)和靈(SPIRIT)若得到滿足,所帶來的快樂(HAPPINESS)和福樂(BLESSEDNESS)是更見持久的。
雖然,身體的殘障和智障很多時奪去了學生在這世上得到享樂(PLEASURE)的機會,但這也同時令他們過著比較單純簡樸的生活,他們的慾望因而容易得以抑制,培養出一顆易滿足和快樂的心。他們不單會因為能稍為控制自己的身體各肢而快樂心,也很多時會因為人對他們一個的小幫忙和一個微笑而感激不盡。所以他們很多時比那些不懂得控制一己慾望的所謂「健全」人,活得更開心,而得到內心方面的快樂。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