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間具領導地位的地產代理,多間分行被人刑事毀壞,元兇是誰,執筆前仍未有眉目,但可以肯定的是,事件中的輸家,是地產代理全行,因為市民心中對這行的形象會再打折扣。翌日幾乎每份報章皆有配稿,講述地產代理現時競爭的劇烈,爭客時摩擦甚多,其實當時案件仍無線索,這樣的版面舖排,會引導讀者聯想案件可能與行內競爭有關,我個人認為並不恰當。
九五至九七年樓市高峰期,當時我仍未入行,但常見代理憶述,最風光的時候,一名代理每天返工只需守在舖內,待客人上門,一般月入也達七萬多元,這段日子維持近九個月,難怪當時大學畢業生最想當的不是公務員,不是律師教師,而是地產代理。 但此時彼時,現時持牌代理有一萬六千人,估計執業約一萬二千人,但近一年每月住宅買賣成交,最多的一個月也只約九千宗。即每月約有三千多人要支五千元的底薪過活,做得一宗交易的也未必有一萬元收入。
而該批代理大都要養妻活兒,有部分更於當年入市,而普遍代理行會革除半年也「開不到單」的營業員,於這個少人買樓的年代,沈重的壓力不用贅言。
雖云現時每一行競爭也劇烈,但代理眾行家先天決定要面對面競爭,容易摩擦是不爭事之事,而僧多粥少,明爭暗鬥更是愈趨激烈,如巴結發展商,希望能被委任為獨家代理,我曾經見過代理行高層,拍照時為要站在發展商旁,而互相推掙,我感到生活的迫人。 我也曾見過發展商的發言人,向傳媒講述銷情是何等理想後,一轉頭便垂頭喘氣,我感到經濟不景除了令工作更多及更難外,部分更令我們失掉真我,但當我知道他是一個兩名小孩的父親,我想到一句老掉牙的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也認識不少專業操守極佳及負責任的地產代理,但亦感到這一行內相信基督徒比例相當低,也很少聽聞這一行有同行團契組織,真希望福音也可傳遍這一行,令更多人思索生命的主宰。
森斯(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