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67 期(2002 年 5 月 5 日)
◎ 教會之聲 ◎ 吳思源
接二連三的燒炭自殺案,響起了社會的警號。為甚麼那麼多人感覺人生走投無路,不單止自己一死了之,更帶同無辜的子女一起走上絕路。每當想及天真無邪的孩子無端送死,想及他們父母那分寧為玉碎、不惜捨棄一切的決絕。所謂哀大莫於心死,其背後曾受的打擊和挫折,肯定不足為外人道。香港人這分集體抑鬱症和生命無能感,其實最值得我們關注,也是教會必須切實面對的牧養處境。
首宗燒炭自殺個案發生於一九九八年十一月,隨即「蔓延」成風,現時每年約有二百多宗。九七年底金融風暴後,香港人的自殺數字節節上升,單是去年(二○○一年)就有九百八十八人死於自殺,平均每日有接近三個人;而輕生者主要以中年人居多,也有不少是父母與子女一同死的悲劇,由此可見中年人的困境和家庭問題特別嚴重。
哀莫大於心死,心死才驅使人輕生。追溯自殺的根源,外在環境只是誘因,「絕望」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挽救人心、甦醒人心、激勵人心,使人找到希望,可說是社會整體的當前急務,但社會又可以拿出甚麼良方妙藥呢?經濟低迷和失業問題恐怕還要持續好幾年;而經濟轉型帶來的生活衝擊和壓力更是有增無減;社會文化的淺薄亦只會進一步削弱人的心靈韌度和抗逆力;如是者一個惡性循環,可說是整個社會所無能為力的。
教會在這非常時刻,必須有信息可傳。「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牧人監督了。」(彼前二 )在這裡突出了耶穌基督的身分和使命,就是牧養人的心靈。「牧靈」這名詞在基督新教可能稍為陌生,但在這客觀社會環境每況愈下、人心虛怯的年代,牧養關顧人的靈魂,使人的心靈有所安頓依歸,於狂風暴雨中尋得穩固的錨鍊,這是當急的牧職託負。
牧靈的第一步是首先認識你的「羊」,也就是主耶穌所託負給教會好好牧養的羊。但正如使徒彼得所說,羊許多時是迷了路的,但我們要辨清羊在哪裡迷路、為甚麼會迷路~是眼迷心迷抑或人云亦云,與及羊當前的需要和困難。
教會要認識羊,不如想像中容易。羊散居於不同地區,有住在屯門的單親家庭,有住將軍澳的單身太太,有因工作壓力而透不過氣的小學教師,有剛被解僱的電訊公司職員,有讀書不成的「染金毛」中五生,教會若要認識他們,除了要接近他們,接納他們,也要借助教會內外的專業人士,如心理學家、傳播學者、社工、精神科醫生、經濟學者,共同探討問題的成因和對策。
牧靈的第二步是幫助羊認識自己,並在愛中建立自己。環境不可能於短期內改善,那麼就先要提升心靈,改變心境。香港人現時瀰漫著一股強烈的無能感,只有怨氣而沒有志氣,其實是心靈封閉自設圍牆,由此斷定沒有出路。牧靈包括擴大人心靈的容量,使人有空間和能耐承載生活的順逆得失;也包括激發鬥志和愛心,使人勇敢踏出一步,也樂於與其他人分擔憂患。
牧靈的第三步是帶領人心歸向基督,就是那位靈魂的大牧者,正如古老的詩歌所唱詠:「萬古磐石為我開,容我藏身在主懷。」惟有我們體認到天父上帝無條件地寬容和接納我們,我們才學會包容和接納那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
環境誠然「烏卒卒」,但只要有主的靈光照射,我們的心靈就可以「洗白白」,教會可不容輕忽牧靈的職事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