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並不熱衷足球,甚或是任何一種運動。君不見球賽的場面,人數多是寥寥可數。只有若干明星級球員或球隊來港比賽時,才會出現滿座的情況,更會鼓吹著一時的熱潮,對某類球賽運動有點兒喜好。可見那種資本主義的推動實不一定是壞事。只是不違反法紀,我們便不能否定或反對運動與商業利益連上了關係。這看來似乎有點無奈,但這只能怪責我們沒有好好的推廣運動的益處。
最近候任的教育局長李國章教授指出,香港的教育是一團糟,一時一樣。但無論教育政策怎樣改,辦學團體、學校內的老師、家長、以至學生,都多以學業成績為重,往往忽略全人的發展,加多一點點對體藝方面的看重。為達至好的成績,體藝的課堂都是犧牲品(教會學校也甚至犧牲宗教課堂)。能有一兩位學生在體藝方面有所發展,或是後來他們有所成就,這都是他們個人的興趣和努力達成。深信要改善人們對體藝的興趣,就必須從基礎教育開始。盼望香港的教育在這方面能多作一點貢獻。
至於健康運動成了賭博活動,而香港特區政府實有意以法律將之規範,使賭波合法化,這實在是可悲的事。不論是規範它或是合化法,其實也是一樣。讓我們不要被這不同的名詞所騙。
不少討論已指出賭波合法化所帶來禍害之大(特別是家庭關係的破壞,個人嗜賭的病等),就是從賭波而來的龐大稅收所帶來社會的福利也不能彌補。賭波合法化另一點所帶來的破壞,就是與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特首每年施政報告或是財政預算中就是花費多少金錢在教育上,也將會因鼓吹賭風而變成沒有意義。教育的目的是要人自強不息,有理想人生目標,靠自己力量去建設家園和社會,這正與賭博那種僥倖心態相違背。還有一點,就是當我們要鼓勵發展體藝時,賭波也會使人對健康運動曲解。
這不是因基督徒有高的道德標準,教育的目的是社會的標準。讓我們與社會大眾一同努力,齊來積極推廣體藝活動。
袁天佑(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九龍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