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雅媛與母親一同欣賞圖書。
▲蘇劍冰牧師(右)與廖太前往書樓接受余也魯伉儷(左一及二)的禮物。
每年一度在九龍城浸信會舉行的港九培靈研經大會,成為教會界的盛事,當中激勵不少信徒熱心愛主;積極面對人生,也造就了不少信徒踏上事奉之路。在會場一角,每年都有數十間基督教出版社隨著會期擺設書攤展銷屬靈書刊。以下的故事就發生在去年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的書展上。
二零零一年八月十日晚上,一個年約六、七歲的小女孩隨母親到港九培靈研經大會來。聚會期間,小女孩走在書展場地參觀,並獨自在海天書樓的攤位逗留了個多小時,一直聚精會神在翻看最新出版的《搖籃曲》一書。這本書吸引了小女孩,小女孩的舉動也讓該書樓總編輯余也魯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余教授即時與小讀者攀談,得悉,小女孩很愛《搖籃曲》這本書,還表示待母親散會後前來購買。誰料,聚會完畢,小讀者的蹤影也隨人潮而去。
後來余教授知道小女孩沒有買到她喜歡的書,不小心靈的失望令他十分難過。繼而一連串的尋人贈書行動於此展開。
海天書樓特別在季報書緣刊出尋人小故事,希望能找到小女孩,把書送上。可是,一年下來,音訊全無。直到今年的培靈研經大會上,小讀者又再一次出現在海天書樓的攤位前,書樓同工把握機會,向小讀者及其家人表明余教授送書的意圖,女孩全家都喜出望外。
這位幸運的小讀書名叫廖雅媛,就讀小學三年級,據廖媽媽表示,雅媛每天放學後,都會到學校附近的圖書館做功課和看書,好等候媽媽下班來接她回家,就這樣無意中造就了愛看書的小讀者。同時,她們的教會也很鼓勵信徒多讀屬靈書籍,主任牧師更因此在教會闢了一個兒童讀書角,培養小信徒讀書風氣。
今年十一月十五日,廖雅媛在母親及循理會昌華堂主任牧師蘇劍冰的陪同下,前往海天書樓總部接受余也魯教授親手送贈給她-期望已久的禮物-《搖籃曲》一書連音樂光碟。
余也魯教授~為明天培養文字工作者
海天書樓總編輯余也魯教授很重視這次送書行動,除了為滿足小讀者愛書的心願,也希望能達到一個目的:培養小孩子閱讀屬靈書籍的興趣,讓他們從小就得著靈裡的餧養,長大後可在文字工作上事奉主。
余教授是著名傳播學者,六十年代創辦浸會傳理系、七十年代重建中大新聞系,大半生都從事培養新聞工作者。近年他把目光轉到兒童身上,致力培養下一代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他認為,高水準的兒童書不但能增廣知識,還可以啟發兒童的創作力和看事物的角度,提高兒童對藝術的欣賞能力;讓兒童多讀屬靈書籍,為主造就更多基督精兵。目前中、港、台三地在出版兒童讀物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尚待填補。所以,書樓除了致力出版優質的兒童文學讀物,也與多間機構攜手合辦一些推動閱讀的活動。
同時余教授認為,要有優良的書籍,就必須要有好的寫作人材。所以他在培養下一代讀者之外,還特別重視去培養作者;尤其是事奉主的文字工作者。在這方面,他指出教會、學校及出版機構都需要出一分力。例如:神學院方面可以開辦寫作課程,培養一批具有神學基礎,也有寫作技巧的文字工作者。出版機構可舉辦一些沙龍式的寫作班,組織一羣愛好寫作的新秀,彼此藉著朗讀作品、研究、批評去改善寫作方法,也可以從中享受寫作的樂趣。出版媒體是培養作者的搖籃,只要有足夠的園地,讓有興趣寫作的人士發表,自然會吸引更多人投入文字工作的行列,慢慢就可以培養出好的筆兵來。至於教會和學校可以合作舉辦夏令營寫作班,一方面傳福音,另一方面訓練學生寫作的技巧。就是從小培養他們閱讀與寫作的興趣,長大後在文字工作上事奉主。
余教授相信只要各方面一齊努力,一定可以培養更多寫作人材,為下一代提供更多優良書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