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太政治化」與「政治冷漠化」之間


2033 期(2003 年 8 月 10 日)
◎ 交流點 ◎ 胡志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就近期教會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有人叫好,認為本港教會此時此地可發揮先知的使命;亦有人憂心,此舉會使教會淪為論政與參政團體,太過政治化。就筆者前線的觀察,本港較為積極關心與參與公共事務的教會,仍是極少數;本港大多堂會依然關注本身發展多於社會發展,重視信徒參與內部節目多於在社會參與;所謂教會「太政治化」其實是美麗的誤會 !

  教會的本質從來不是政黨或壓力團體,沒有政治的野心,也避免以教會名義參與狹義的政治活動。我們關注的首要不是「反賭」或「反23條立法」,亦非要爭取民主進程,或弱勢社群的權益;然而,教會作為蒙上帝差遣進入世界的子民,我們要「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這意味著我們要在否定人的基本權利時,我們要仗義執言;在公義受到踐踏時,我們不能噤若寒蟬;在人性遭到扭曲時,我們仍要尊重每一生命有著上主的尊貴形像。

  華人教會領袖常混淆「政治冷漠化」(apolitical) 與「去政治化」(de-political) 兩者,面對公眾關注的課題「避而不談」,不容討論的空間,展示其「在天而不屬地」的超然地位。假若這些領袖完全埋首於天國事業,不問世事,筆者尊重他們的取向;可惜的是有部份領袖刻意迴避政治,卻經常與內地及本港中方官員應酬交往,不禁使人懷疑這是否「不講政治」的政治取向 ? 假若教會領袖近年來選擇出席國慶酒會,卻不出席六四紀念集會,然後又教導信徒教會不宜「政治化」,這是怎樣的邏輯 ? 宋泉盛說得好 :「對社會不公義及政治反常的現象表示關切之情,往往被冠上『干涉政治』的罪名我們很少會想到,對統治者無條件的服從也是一種政治參與,而且是最可悲的一種。」《第三眼神學》

  現今,本港的政治形勢迅速發展,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教牧冷、信徒熱」的現象。當信徒分割地看待「政經事」不容於堂會討論,而信仰與民生是分割的,並認為若干教內領導層與特區政府類似,均是遠離群眾的,後果是信徒不再信任這些建制領袖。當信徒對教會領袖不再抱有期盼,不再存有幻想,而教牧與信徒繼續其各自分割的信仰生活,也許這就是本港教會的寫照 ?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環保.資訊】

【影音視像】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城市脈搏】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