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題目是取自一副諷喻性諧聯的下聯,上下聯是這樣的:
坐、請坐、請上坐
茶、泡茶、泡好茶
這兩句對句,在我們這一般年紀的都耳熟能詳,但不知其出處。有人以為又是蘇學士所作,未知是否屬實,算是佚名罷,可是也是言有所指、語出有因,也道出一些人情世態。
從前為人地方父母官,為了體察民情,慣於微服私訪,這一招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在坊間的章回說部中,像彭公案、施公案,甚至喬裝改扮,把姓氏拆開:「十豆三、方人也」易服出巡。也希奇這麼淺易的字謎,可以瞞過那時代的人,更收到不少的效果。俗語說得好,「聽古咪駁古」,這也是民性中的厚道,多是一笑置之,少有拆穿的。
故事的出處,是說有一位七品縣太爺微服下鄉,到了一座寺院,進得門來,碰到寺中主持的方丈。方丈見他其貌不揚,衣著隨便,但過門都是客,懶洋洋的招呼,說一聲:「坐」,隨又吩咐小和尚:「茶」,算是交代過去了。再一看來客稍有點風度文采,就改口說:「請坐」,叫小和尚說:「泡茶」。後來不知是縣太爺露出破綻,還是他慧眼看出來客竟是父母官,就執禮甚恭的說:「請上坐」,對小和尚說:「泡好茶」,這就來一個三級跳。
原來這大有文章,茶是每家每戶天天早上沖好大大一壼,讓家裡人飲用。款待來客用泡茶,是需要燃爐煮水沖泡的。至於用的茶葉,檔次就太講究了,這樣分等次,官場接待分得很清楚,就算一些尋常百姓家,也有他的一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基督教週報》四十週年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