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六月,香港二百九十四位關心香港的專業人士與學者發表了「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的宣言,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宣言認為社會不少事情,正衝擊港人一向持守的核心價值,例如自由、包容、法治、民主等。
張楚勇理解「核心價值」為「一些被認為是最根本、不能被取代,或者是被取代了便會走了樣的價值,就是核心價值。那些可以交換的、可以被其他手段或價值取代的,便不是核心價值。」(明報,二○○四年六月九日)簡言之,核心價值就是我們基本的信念;引導我們的行為準則;也是我們最終選擇優先次序的依據。應用在香港社會,構成港人的核心價值,就是那些被認為是不可被取代的,讓港人能有意義地參與,並構成其身分認同的價值。
究竟港人的核心價值是甚麼,眾說紛紜?有人看「經濟主導、市場價值」代表了一切,也有人反對「中環價值」(即地產發展價值)支配了我們的文化面貌。有人認為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及經濟發展,取決於社會「核心價值」的內容是甚麼。假若公平競爭不存在,中小企就不能立足於市場;倘若廉潔守法蕩然無存,官商勾結與利益輸送就是必然現象。
二○○三年,因假帳醜聞而倒閉的「安然集團」(Enron),正好說明價值的關鍵在於真實性。如果企業制定了「誠信」為其價值之一,但內部最高領導人卻不切實信守和維護,核心價值就成了一句漂亮的口號而已。當香港的核心價值,淪為宣傳廣告或理想的前景,卻沒有具體的行為表達;無論說得如何動聽,仍是空洞的謊言。
遵守法治只是最低的要求,大多港人期望商界也能適應時代的轉變,面向公眾,聆聽意見,並考慮其商業決策對社會造成的影響。「負責任的企業界」成為本港營商者的價值之一,正如社會內其他體一般,方能建設公義仁愛、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徵文比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