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


2689 期(2016 年 3 月 6 日)
◎ 品蘭集 ◎ 文蘭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最近看了一齣話劇,是藝術節的節目,名為《論語》,內容可不是討論孔子,場景設定在一羣要考DSE的學生的中文科補課課堂上,討論的是此時此地的關注。劇中的老師對學生說,他是取代原來的老師來負責這幾節補課,他姓朱,學生可以叫他「阿朱」。

  我離開中學已久,不知道這樣稱呼是不是很普遍的事。學生給教師取渾號由來已久,有好意的也有難聽的,不過總是學生私下言談才用,當面稱呼總會叫「某Sir」「某Miss」,又或跟隨更傳統的稱呼「某先生」,廣東人口語簡化為「某生」,這「某生」沒有性別分別,男女通用,指的是老師。

  先生的稱謂,在我童年時是很尊重的稱呼。父母會教訓子女︰「你這樣的行為,先生會這樣教你嗎?」又或兒童在家中告訴父母,先生這樣這樣說,父母就會按照吩咐辦事。時移世易,今天的師生關係與家長態度,渾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大學的老師,踫口踫面都是「某教授」、「某博士」,可是在聚舊的場合見到一些老師,我還是稱呼為「先生」,教授、博士是世俗學術地位評價,先生卻是一種關係。至今我仍念記生命中的各位先生,他們不是完美的人,性情甚至可能奇特,但是他們有一共通特點,就是在傳授知識上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鑽研之心,在人生上有他個人生命體驗的傳遞,韓愈《師說》提出「傳道、授業、解惑」,都已包括在內。「先生」,不只是傳授知識的人。我為生命中的先生感謝上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