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上的邂逅


2696 期(2016 年 4 月 24 日)
◎ 閱讀起動 ◎ 黎海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年少時有一個夢:在縱橫交錯的阡陌道上,無數學者作家讀者在亭台茶坊間邂逅、交流,激蕩出創意的火花。他們以愛為犁,真理為鋤,耕於時代、人心的荒原,拓出姹紫嫣紅的文學花園。

  馬禮遜傳教迄今兩百年,基督教文學為何難以在文化的土壤裏生根開花結果?多年來華人教會的福音傳播策略,是否注重廣度多於深度?

  有好幾年時間為《城市文藝》雜誌寫專欄:「文學教室」,和青少年談文說藝。早期以西方文學為主,海峽兩岸三地文學為輔。後期則專注於香港文學評介鑑賞。書架擺列最齊整的是香港作家的作品,從小說、散文至新詩不等。其次是各種文學雜誌。《阡陌》文藝雙月刊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創刊,也上架了。去年十月十幾個雜誌主編應藝展局之邀,參與大會堂高座舉辦的「文學串流」座談,《阡陌》居然是座中最年輕的。我發言時,分享《阡陌》之夢、創刊宗旨,實踐《文藝》雜誌季刊(1982創刊)未竟的夢想。

  在教會和社會之間搭一座橋,開拓基督徒文化視野的平台,在文化土壤裏撒種,培養文學藝術鑑賞美學情趣,凝聚阡陌上學者讀者對話的茶座,提供作家耕耘、成長的空間。我渴望雨雪從天而降,滋潤地土。令荒漠發芽結實,使撒種的有種,使要吃的有糧。松樹長出代替荊棘,番石榴長出代替蒺藜。會後有幾個人回應:心有戚戚焉。

  有人問: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文學的果效太緩慢了吧?答曰:其影響力卻是深入而恆久的。有人問:這是傳統信念價值觀分崩離析旳世代,短章雜文佈滿網絡,快餐讀品充斥巿面,你還要大白天拿着燈籠尋找阡陌道上的讀者嗎?瞬間竟不知道如何回答哩。

  黎海華(《阡陌》文藝雙月刊總編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

【閱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