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被標籤「廢青」
 有效溝通減少兩代鴻溝


2702 期(2016 年 6 月 5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年,不少年輕人被標籤為「廢青」, 另一方面他們卻認為上一輩不了解自己,結果兩代鴻溝愈來愈大,這現象同時也發生在教會內。柏祺城市轉化中心已於五月二十五日,假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舉辦「轉化城市:從『廢青』開始...」講座,探討兩代如何彼此同行和理解,以上帝的愛去接納對方。

  突破機構影音及數碼媒體經理蔡廉明指,年輕一代重視信仰與社會的關係,但一般教會卻着重團契、查經和舉辦活動,既未能滿足他們,雙方又不願誠懇溝通,結果導致大量青少年流失,教會內部嚴重撕裂。於教會擔任青年領袖的曾琪欣則表示,不少教會習慣將成人和青少年崇拜時間分開,除非堂會有大型活動,否則難以讓兩代人聚會相交。談及對時下年輕人的看法,蔡廉明認為許多「信二代」只接觸二手信仰,跟隨父母親返教會,卻無真實經歷上帝。曾琪欣十分認同他的說法:「我現在教授高小主日學,大部分都是『信二代』,他們對聖經內容可倒背如流,卻說不出自己與上帝的關係。」

  「啟發新世代系列」主持麥濬思則指,教會一定愛年輕人,但愛背後的溝通模式卻直接影響兩代的鴻溝,應思考有效接觸年輕人的方法。「雨傘運動後,教會醒覺不能再以舊方法與青少年溝通,於是有機構開始進行研究,加強留意缺失之處,不斷尋找新的溝通方法。」

  兩代應彼此尊重

  對於牧養青少年,全港校園轉化運動「4C」召集人吳文麗表示,基督教的大使命不只是傳福音,還有門徒訓練,講求付出時間與年輕人建立關係。 「但一般教會擅長籌辦活動、行政和設計,卻弱於花時間在人心上。」她再三強調,接觸年輕人的方式並非問題所在,關鍵是背後有否付出精神、體力去愛他們,她憶述自己昔日於堂會牧養青少年,也是透過持續關懷問候,甚至關心其家人的需要,慢慢建立了關係。

  蔡廉明則以上月舉辦的亞洲公義會議為例,指會議探討貧窮、人口販賣等公義議題,建議教會應多鼓勵年輕人出席類似場合,擴闊其視野。「這是一個很好的渠道讓他們認識信仰,看到上帝國度在不同範疇作工,事實上很多年輕人都想利用其專業,進到不同工場服侍。」

  問答環節,有會眾指上一代希望聆聽年輕人的意見,但又害怕他們用「革命式」的態度和用語,甚至不留情面地批評自己。吳文麗回應指,年輕人希望年長者明白自己時,也要學懂尊重他們,「今天我們能夠服侍,全因上一輩辛勞撒種,給予我們不少資源和網絡,讓我們不用當開荒牛。」她承認自己也不是完全認同上一輩的說話,但明白他們的出發點是愛,所以必須學習尊重,以他們為下一代打拚的事為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