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與均平


2710 期(2016 年 7 月 31 日)
◎ 教關愛心行動 ◎ 梁友東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難有絕對的公平

  為何在社會存在仇商和仇富的情緒?因為基層羣體覺得政府偏幫商人,認為他們可以利用財富製造更多的機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在人的貪婪和社會弱肉強食的生態下,有商人為謀取更大的利潤,用種種手段去算到盡、賺到盡,罔顧整體市民利益。當大部分財富落於一小撮人手中,而制度及政策卻未能將資源較平均地分配,社會怎會穩定呢?人類社會確難有絕對的公平,每個人的出身背景不一樣,能力才幹不一,智商樣貌也不同,很難作比較。昔日士、農、工、商構成不同階層的社會,經時代的演變,發展有不同的側重,香港由小漁港,及後發展成工業城市,到今天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很自然會傾側並利於自由市場的發展,政府的收入也是靠高地價和投資炒買所得的稅項而來,在市場主導下,缺乏公平競爭的保障,難免有人會多收、有人會少收,社會總會存在貧與富的現象。

  卻有樂意的均平

  富人和窮人怎樣能做到同舟共濟、繁華共享?重點是我們有否尊重每個人的價值、尊嚴、權利和機會。有富豪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有道,不是以施捨而揚名,而是為生活艱苦市民大眾,不壟斷,不賺到盡,向他們鬆手;對員工不剝削,不算到盡,讓他們有着應得的回報,並為他們的身心和家庭健康着想;對環境保護和保育,不為經濟利益而破壞大自然和文化;對社會種種需要和建設未來,願意作回饋和承擔,這就是企業社會責任(CSR)。

  讓市民安居樂業是政府的責任,所以住屋、就業和退休生活的保障是市民所關心,亦是令社會安定的長遠解決方法。政府怎樣分配資源和作出長遠規畫是十分重要,香港政府在施政上應加大改進,無論在房屋、就業、社會福利、醫療和教育上,以及資源要有更好配對,現時雖坐擁千億儲備,庫房滿溢,但在解決貧窮問題上仍有落差。我們不是要成為單倚賴福利的社會,而是期望每個人能活得有尊嚴,能貢獻自己,自力更生,並有向上流的機會。但現行政策只製造了M型社會,形成嚴重的貧富懸殊,所以政府在管理和分配資源上,反而要向貧窮弱小傾側,幫助他們在知識型社會中提升能力,為發展多元的產業投放資源、創造更多空間和機會,讓人發揮更多的創意。

  保羅所帶出均平的概念,是要富足與缺乏能甘心樂意地作互補(林後八12-15)。在五、六十年代香港未成為大都會,經濟仍未起飛的時候,大量難民從中國大陸湧進香港。當時沒有那麼多的福利保障,市民都生活在艱難困乏中,教會的角色就是發動世界的差會,在非常時期作出種種的救援和慈惠工作。今天我們看見很多教會所辦的學校、社會服務和醫院,都是昔日本於基督的愛所行的濟世扶貧,在神的恩典下,我們的下一代因而被祝福,成為社會中向上流動較中產的一羣。今天教會富足了,又能否甘願向下流動,像耶穌一樣道成肉身,與貧窮困苦的人同在同行,與那不足的分享所有?這就是保羅所說的均平,當我們在慈惠的事上有願作的心,必蒙神的悅納,並應許我們凡事富足,能增添仁義的果子。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

  Tel:3689 9810 | WhatsApp 6760 2025 傳真:3013 8950

  網址:http://www.hkcnp.org.hk Facebook : http://fb.com/hkcnp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一起走過從前】

【信仰重尋】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