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的教會生活
 卸下牧職重構身分


2787 期(2018 年 1 月 2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踏入退休的新生活,卸下牧者身分,退休教牧的教會生活是如何?會員堂退休教牧團契已於一月十一日舉行「退休後的教會生活」專題講座,由幾位團員分享退休後的生活,並與其他團員彼此交流。

  鍾嘉樂牧師原為聖公會牧師,在他退休之時剛好遇上制度變遷,不需回到原來的堂會當義務牧師。退休數年,他一直以義務同工身分四出到不同教會服侍,笑言:「『星期日去哪兒呢?』是最傷腦筋的問題。」他試過穿著便服坐在教堂裏,因為牧師沒有邀請幫忙,看着新任牧師「一腳踢」,甚至被會友問為何不去幫忙時,令他尷尬非常。

  近兩年他按主教安排到不同堂會幫忙,走遍錦田、天水圍等地,他嘆道:「隨傳隨到,卻失去自己的教會生活。」他直言教會始於是人的組織,總有人前來論及行政人事問題,他選擇不回應,亦盡量參與不同單位的顧問,但堅持不發表意見,只用眼看。此外他亦透過whatsapp羣組及社交媒體與會友聯繫,每日分享經文。

  謝任生牧師認為退休教牧要小心決定離開或留在原先事奉的堂會,而最重要切忌垂簾聽政。他指自己退休前五年已未雨綢繆,調整心態,不眷戀權力、薪酬和他人掌聲,在經濟上亦作出妥善安排,他強調:「要明白不在其位,不謀其事,若然眷戀掌聲,自己和他人也不快樂。」

  他直言浸信會的架構,牧師離開就完全地離開,「我很多次也不敢返回堂會裏,因為人人望着你,有點尷尬,別人不知道你回來是甚麼意思。」他選擇到訪不同宗派教會體會各種崇拜模式,特別對禮儀產生反思和學習。他強調教會不是建築物,而是羣體,因此他維持教會社羣活動,參加與原來服侍堂會無關的機構和堂會服侍,例如聖言書藝社和聖樂促進會的事工。

  從前負責長者事工的陸李麗裳女士,在退休前因心臟病而需要提早退下,突如其來的退休生活她卻樂在其中。她分享最初每個月回原先服侍的堂會一次,新傳道上任後她逐漸減少至幾個月去一次,又坦言離開母堂已二十年,難以再適應,為免尷尬她去了女兒的教會,並協助教導基礎主日學。

  她認為:「退休生活可以很充實,如何好好享受人生最後一程很重要。」她與先生不時看早場電影,又善用乘車優惠到處逛,有時在股票市場賺點生活費,而她最喜歡到鄰近的長者鄰舍中心參與活動,又成為中心義工。她指已開始準備人生最後一程,閒時執拾和清理舊物,她樂觀地說:「我每日都有三個感恩,感恩過了一日、感恩健康一日、感恩接近天家一日。」

  楊健生牧師指,退休後雖然沒有有形建築物的教會,但視家庭為教會。他跟隨子孫到其他教會參與崇拜,共享天倫之樂,亦笑言當被問為何到此堂會崇拜時,亦可回答:「我的孫兒在這裏」,免去不少尷尬。他亦會根據家庭成員的生命狀況,每晚發送金句到whatsapp羣組,藉此鼓勵和表達愛意。

  會員堂退休教牧團契團長余英嶽牧師亦表示認同,退休後他跟隨兒子到宣道會崇拜,笑言自己準時到達,側門離開,卻非常享受與師母一同崇拜:「幾十年來每個星期崇拜都要上台,很難專心敬拜上帝。」他笑指初時會在台下批評他人,師母卻提醒他過去當牧師時也不喜歡被評頭品足,他自此學習享受卸下牧職的崇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