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好漢在西區


2787 期(2018 年 1 月 21 日)
◎ 四環九約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維多利亞城的中環區域,由建設城市起初已經訂立為軍事、殖民政府及西洋商人的專屬地帶;於是華人只能夠移往偏旁位置,到上環及西環立足。結果形成城市的行業分佈:上環及西環的海旁排滿了上落貨物的小碼頭,海旁街道面對碼頭的一側都是貨倉,而在海旁後面岸裏頭的街道則佈滿了批發業。這個城市建設的格局維持了一百多年,痕跡一直存留至今。

  香港建設城市不久,碼頭、貨倉及批發業都集中在西營盤一帶。這些行業都需要大量搬運工人,因而催生了龐大的就業機會,吸引了香港旁邊廣東省的大量貧苦大眾到來碰碰生機活路。這些到香港來的外鄉人由於離鄉別井,人生路不熟,又加上中國各地語言不通;他們多會追隨鄉族及語系族羣而聚居,以便較易取得照應。西營盤就成為大量來自潮州及汕頭地區人士的聚居營生地區。

  西營盤,碼頭與貨倉及批發業,潮州人;三者差不多可以劃上等號,這個籠統印象至今依然大致可靠。在西營盤一帶營生的潮汕人士固然有成功富裕的商人,其實也是由於這些商人的生意需要和引介,才逐漸帶來了愈來愈多家鄉人。然而當年到來香港的潮汕人士,必定以勞苦階層居多。這些人士多不懂得華人社會主流日用的廣州話,不易融入較廣闊的社會;不少人心靈孤零淒苦,較易因利益而發生衝突。

  潮州及汕頭籍貫的信徒來到香港營生,由來已久。其中的浸信會人士由一九四八年開始在西營盤開展傳道工作,對象就是原籍潮汕地區、日常生活操潮州話的居民。這個浸信會信徒羣體最初由八個人開始聚會,至一九五一年正式成立教會;又在一九六四年遷至現時的自建教堂。七十年來,香港(西區)潮語浸信會標誌着基督教會以母語服務社區,服務獨特族羣的努力。

  區伯平 (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