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禮賢在大坑


2835 期(2018 年 12 月 23 日)
◎ 四環九約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大坑地區的最邊遠處,就是舊日維多利亞城的最東面邊沿。這裏有一條短小的內街,名叫「禮賢里」。這條小街的名字來源,出於裏面的一所教堂,「禮賢會灣仔堂」。這是位於舊日四環九約最東端的教堂。

  不過,禮賢會灣仔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建立的。在一九四九年,一所位於灣仔的私立知行學校中,有眾多教職員來自大陸東莞禮賢會的信徒。這些信徒教職員恆常地借用校內的一隅,舉行聚會。如此經過了兩年,歸信的人亦漸增多。到了一九五一年,這個信徒羣體得到禮賢會香港區會通過正式成立教會;定名為「禮賢會灣仔堂」。

  成立正式堂會之後,傳道事工更能循序發展,堂會得以持續增長。由於聚會場地是借用知行中學;遂於一九五五年購置銅鑼灣白沙道一至三號地下為堂址,翌年獲准加入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為會員堂,時至一九六零年在大坑興建教堂,一九六七年落成啟用。禮賢會一般多依隨所在地區的名稱為堂會命名。新堂遷來大坑仍屬灣仔行政區,故仍保留原初「灣仔堂」的名字。

  禮賢會源於德國的差會,屬於信義宗教會,承襲着不少歐洲教會的古老傳統。來到禮賢會灣仔堂,可以看到聖堂的裝飾設計,有「IHS」的標記;在一些講壇的前面也刻上這三個字母。

  「耶穌」的希臘字是「IHΣOYΣ」。早在第七至第八世紀,就開始有採用希臘字的開頭三個字母作為藝術符號,代表耶穌。因此希臘文字母的「IHΣ」就是「耶穌」的簡寫符號;後來轉化成「IHS」或「ihs」,依隨希臘文的讀音是‘iota-eta-sigma’。很多具有較長久歷史的歐洲教會,都保留並且繼續採用這類藝術傳統。

  幾年之前,在教堂隔鄰建了一幢高大的住宅樓宇;自此之後,禮賢會灣仔堂被遮掩於外間視線。然而接通外面的「禮賢里」,一直在指引路人發現並注意教會。

  區伯平 (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畫出深情】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