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硤尾街58號


2874 期(2019 年 9 月 22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石硤尾是香港第一個第一代「徙置區」的所在,它的名字就是「石硤尾徙置區」。這一大片香港最早的公共房屋,是建造在一處大型木屋區的廢墟上的。而木屋區化成廢墟,因為這裏發生過災難性的「石硤尾大火」。這些舊日資料讓人想像得到,石硤尾原先本是一個「貧民區」,它走過木屋區與徙置區的歷程。石硤尾街就是一條通往石硤尾區的街道。

  沿着石硤尾街走,朝着石硤尾區前行,臨近石硤尾,路人都會眼前一亮,甚至有難以置信的奇幻感覺。怎麼在想像的貧民區的邊緣,竟然䇄立一座雄偉壯麗的教堂,簡直產生空降的「天空之城」的感覺!不消說在往日的「徙置區」年代,即使到了今天,此區已經重建為現代化的「石硤尾邨」,教堂與四周的社區環境,依然感到有點格格不入。

  在上世紀二零年代,深水埗的靠近山麓地帶仍是一片鄉郊。因此到了一九二三年,當時新成立的「寶血女修會」仍然選址來到該區建立基址。當城市漸漸發展,這地區的信徒日漸增多,修院就借出她的「寶血堂」作為信眾聚會之所。然而在深水埗區建造天主堂的需求,與日俱增。一九五三年聖誕之夜發生「石硤尾大火」,促使天主教會加強深水埗區的牧靈工作,同時加快籌建教堂。

  結果,美輪美奐的「聖方濟各堂」(Saint Francis of Assisi's Catholic Church)建成,坐落在石硤尾,於一九五五年啟用。從外面看,教堂正前面的兩座方柱型鐘樓最為矚目,尤其位於教堂入口大門的主鐘樓。它們的造形彰顯着上主的尊榮和威嚴。再而細心觀賞,又會發現聖方濟各堂建築設計的精妙。因為它並非純粹複製西方的教堂,而是混入了本土建築的色彩,例如從教堂的瓦頂,可以見到中華樓閣的式樣。

  「方濟各」(意大利文 Francesco) 是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的人,生於意大利的亞西西城(Assisi)一個富貴之家。方濟各經歷多番人生轉折之後,全心牧顧事奉。他創立「聖方濟各修會」,尤其注重捨己之愛,憐貧恤孤;「法蘭西斯禱文」就是他的代表作。此外他崇尚愛護大地,親近受造百物;寫的「寰宇羣生」(All Creatures of Our God and King)最能反映這等心懷;這首詩收錄在不少基督教詩集。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